古代文学的论文.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代文学的论文

从咏月诗之月意象 看李杜风格 专业:汉语言文学 姓名:谭富瑶 班级:2012级10班 学号:2012101492 目录 一、“意象”的由来 3 二、相似的情怀 5 三、不同色彩与情调 7 四、语言风格比较 10 五、结合当时社会背景综合分析并总结 11 主要引用及参考书目 12 内容摘要:“诗仙”李白与“诗圣”杜甫是我国唐代的两位著名的诗人,他们写下了数以百计的咏月诗章。月意象也被看做是李白、杜甫性情的物化。本文先阐释意象的形成起源,然后从李杜咏月诗中月意象入手,通过这一意象,剖析情感意涵,进论风关键词 咏月诗 杜甫 风《诗经·陈风·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以月喻美人之容颜仪采,首开诗中月亮意象之先河。汉乐府及汉末文人五言诗中多有咏月之作,如《古诗十九首》之“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曹植《七哀》之“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则是抒写闺妇思人之情境。初唐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更因出色地描绘了月下春江美景,融写景、抒情、说理于一体而成为咏月诗的千古绝唱。盛唐诗坛上的两大巨擘李白与杜甫,对月都有着特殊的感情,两位诗人以月亮为载体,写下咏月诗,随之月这一意象便有了复杂的思想内涵。李白与杜甫对咏月诗的贡献,不仅在于继承并发扬了前人的传统,把月亮写得意象纷呈,色彩缤纷,而且还在于他们以出色的直觉能力,使月亮意象的情感体验趋于深入和精妙,共同把明月意象思维推向到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高峰。本文分别将李白与杜甫的咏月诗置于一处来分析比较诗人笔下月意象寄托情感的异同。 一、“意象”的由来 “意象”一词,最早见于刘勰《文心雕龙》的《神韵》: ……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绎辞。然后使玄解之宰,寻声律以定墨;独照之将,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 刘勰在这里使用“意象”一词,显然是为了突出“意”中之“象”,这意象的形成本身就是心物契合的结果,这就说明在创作构思过程中产生的意象,是“心境想得,见相交融”的心理成果。在刘勰的《物色》篇中说意象的形成是诗人在动情感物的状态中,启动了丰富的联想、想象心灵能随物像一起变化,物像也能与心灵共同起伏,正是在这种交互不息的心理活动中,各种鲜明、生动的审美意象就勃然而生。刘勰首次拈出“意象”这一概念及其对于美学内涵的具体表述,是符合艺术构思的基本规律的。这就难免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 意象是客观物像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审美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物化或固化后的一种艺术形象,是主体与客体、心与物、意与象的有机融合统一,是客观形象与主观心灵融合成的带有某种意蕴与情调的东西,是主观与客观物像相融合的产物。而月就很好的充当了诗人的一 种情感产物。 诗的意象带有强烈的个性特点,最能见出诗人的风格。诗人有没有独特的风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建立了他个人的意象群。如菊之于陶渊明,梅之于陆放翁。月作为一种自古有之而为人熟悉的自然景物,常能通过视觉冲击引起人们的微妙感觉,上升为一种特定的情绪,以至于成为某种意象,实现“言外之意”的深沉内涵。 从文化渊源上来看,月文化源远流长。据考古研究表明,我国商周时就有了对月亮的崇拜。至秦汉以后,民间拜月已成为一种风俗。另外月的阴晴圆缺的变化也激起了人们的联想。月亮本是自然界的一个纯客观的物体,但自从人类意识到它的存在便成为原始神话或传说的内容之一,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由此可见月亮这一物像早已进入了人的审美视野。?朱光潜先生在《文艺心理学》中说过:自然界本有两种美,一种是峻崖悬瀑,一种是清风朗月。两位诗人更多的倾注了他们的真挚感情,寄寓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对社会现实的忧思和对人的关爱,从而塑造了一群个性鲜明的月亮意象,曲折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诗人以清新俊朗的峨眉山月指代家乡,把家乡比作明月,从而使家乡有了一个活泼美丽的载体,一个感情真挚的物象,抒发了对家乡的惜别深情。把峨眉山月当作家乡的化身,已成为一种扎根于李白生命本原的意象,他在《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一诗中,对峨眉山月进行了反复吟唱,全诗十六句中,峨眉山月凡六见, “巧转如蚕,活变如龙,回身作茧,嘘气成云,” 写得神采飞扬而波澜迭进,在诗的最后诗人还念念不忘:“一振高名满帝都,归时还弄峨眉月”。正因为明月是如此地勾起诗人的乡思,所以他才能发自内心地唱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在李白的咏月诗中,思念朋友的月亮意象奇丽、境界阔大:“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诗人异想天开,要腾空飞天把对朋友的关爱放到月亮上,让其随风飘到千里之外,陪伴着朋友,关慰着朋友。 杜甫经常羁栖人下,累年漂泊他乡,对于自己的家乡、亲人其实是很思念的,尤其是自己独在异乡,便更加思念故乡中的人、事、物。此时对于客观存在的月亮会引起诗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