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哀伤辅导

哀 傷 輔 導   親人、好友離開人世對一個人產生極大的衝擊,除了經濟、工作、日常生活事務之外,對情緒上的衝擊非常大,特別是越親近的人衝擊越大,好像一個關卡一樣,如果順利度過的話,人生就海闊天空;如果無法平復的話,日後人生的發展可能有負面的影響。   親人、好友過世可能帶來的衝擊有:想法上可能反覆出現與過世者有關的想法、想像可能有不同的結局‥懷疑自己的信仰、罪惡感、注意力難以專心、有痲痺、退縮、斷線的感覺、害怕、緊張、暫時失去參與感與愉悅感、憂鬱、憤怒、煩悶、哭泣、亂發脾氣、極度不安、對未來感到空虛、無望、睡眠困難、逃避某些活動與地方、孤立自己、過度保護自己與他人。傳統文化強調克制情緒.更使悲傷的適應更加困難,若無法克服悲傷,將造成長期的適應困難與情緒障礙,因此需要更多的技巧來克服悲傷的衝擊。   面對哀傷時,可以有下列調適方法: 了解這種情緒衝擊需要一段時間調適,允許自己在適當的時候感受 、發洩情緒。 維持日常生活的規律,飲食、睡眠正常。 不要孤立自己,多與親戚、朋友、鄰居、同事保持聯繫,談論自己 的感受。 避免不恰當的發洩情緒:酗酒、亂發脾氣、自虐、虐待別人。 把心中的憂鬱、憤怒、緊張等情緒逐漸消除、發洩,這些負面的情緒對人生有極大的傷害。 接受過世的事實是一個很重要的關鍵。 從懷念過世者當中轉移到如何化悲痛為力量,繼續他末完成的心願,為家庭社會貢獻心力。 宗教可以幫助人們面對死亡。 逐漸讓過世者慢慢離開我們,在世的人需要繼續人生的路程。 情緒的失落可以尋找另外的人、事、物來取代。   如果哀傷的程度嚴重、持續時間超過4-6週、影響到日常生活功能、或有許多情緒存在時,需要轉介精神醫療專業人員接受心理治療,以免妨礙他的人生發展。通常是跟過世者關係密切、人格脆弱、年齡較輕、情緒障礙的人需要悲傷輔導。   忠孝醫院精神科此次針對責任區(內湖、南港)的罹難者家屬與某國中罹難老師的同事與學生進行悲傷的心理教育與輔導、也將對有需要者進行長期追蹤,以協助他們渡過這個情緒衝擊。 例一 女孩的母親不久前死於癌症, 她因想念母親的時間愈來愈短而心生罪惡感。 例二 「我們再生一個好不好?」喪子之後又重燃希望的母親說。 「你以為這像是打破杯子,再買一個就好了嗎?」 丈夫的失落感仍未復原,妻子卻無法體會。 「像這種問題我們都轉給社工員來做。」參加安寧療護入門課程的醫 師,向李開敏坦誠他們也「有所不能」。然而,安寧療護強調的是團 隊照顧,處理病人和家屬悲傷的情緒,不光是社工員的責任,醫師也 應認識哀傷輔導,這對病人、家屬甚至自己都有所助益。 儘管醫師的責任是醫「生」,最拿手的是病人生理症狀的控制,對於 醫院內經常出現的死別場景,他們決非冷漠無情;然而,重要的是: 醫師還能為遭遇失落悲傷的人和家屬做些什麼? 講師李開敏在談「哀傷輔導」前,首先談動物情感的「依附」現象, 和不得不撤回情感依附時的「失落」和「悲傷」。她說:「生物與熟 悉的情感依附對象分離時,會有焦慮、悲傷的情緒產生,其反應如: 哭泣、木然、憤怒、愧疚、失眠、食慾不振、退縮、孤立等,包含生 理、行為、心理和社會層面的改變。」 如何向過世的家人說再見?有人害怕再度勾起傷心的回憶,有人則如 第一例中的女孩,擔心忘記死者。親密關係的失落,很少在一年內可 以完全獲得解決,而未解決的悲傷,一定會在日後因其他事件再度翻 攪而起,因此專業輔導人員很鼓勵當事人「面對」悲痛。 李開敏說,造成難以面對悲傷的原因可能來自:與逝者的關係(愛恨 交織或高度依賴)、死亡的形式(過於突然甚至伴隨暴力,以及重大 災難所造成的多重失落)、社會因素(如遭社會否定的愛滋病和避諱 談的自殺死亡)、早期因應悲傷的經驗(過去的失落與分離經驗,會 影響現在的失落、分離和依附關係)。 因此,哀傷輔導的重要任務便在於幫助當事人接受失落的事實、經驗 失落的痛苦、適應失去逝者的環境,並找到熱情重新投入新的關係。 李開敏認為,專業人員、當事人和義工應相輔相成,完成哀傷輔導的 任務。 慈濟醫院心蓮病房主任王英偉醫師指出,許多醫師對於病人的生理照 顧有把握,但是有關病人社會、心理的協助仍需要其他專業與非專業 的支援;他期待國內能針對哀傷輔導設立諮詢網站。而許多不諱言「 有時連處理自己的悲傷都有困難」的醫師希望日後有機會參加悲傷探 索成長團體,先解決自己的困惑,深刻感受並接納自己的失落後,才 能感受、陪伴他人度過悲傷。 陪他們一同經歷、接受現實 病情告知哀傷輔導 幫助病患與家屬走出死亡陰影 【葉文鶯/特別報導】 「 死 亡 , 時 時 刻 刻 在 發 生 , 但 為 什 麼 我 們 害 怕 談 論 死 亡 呢 ? 」 「 你 們 覺 得 今 天 適 合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