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方山子传》教学设计安化一中熊凌云.doc

实《方山子传》教学设计安化一中熊凌云.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实《方山子传》教学设计安化一中熊凌云

《方山子传》课堂实录 湖南安化一中 熊凌云 【教学目标】 解读文本,走近苏轼,实现思想境界提升。 【教学重点】 解读文本,梳理文言基础知识。 【教学难点】 走近苏轼,实现思想境界提升。 【教学设计】 安排两个教学环节:安排两个教学环节:一是文本解读,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探方山子“异”之表现,究“异”之内涵;二是人生关照,结合其文其人予以关照,实现“读文”和“读人”的统一,最终达到思想境界的提升。 【预习准备】 印发苏轼生平资料; 梳理《方山子传》的文言知识。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诗人徐志摩在答复梁任公责难时,发出肺腑之语“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惟一之灵魂的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从某种意义来说,语文的学习无异于是要去寻找自己精神和灵魂的伴侣,从中汲取生命的养分,去滋养人生。今天我们要走近的是一位绝对值得神交的伟人,他就是苏轼,一起学习大文豪的人物传记《方山子传》,亲近苏轼。 【板书课题】 解读文本 (一)预习检查 [投影] 1.解释下加点词 A.①闾里之侠皆宗之( ) ②余既耸然异之 ( ) ③见方山子从两骑( ) ④欲以此驰骋当世( ) ⑤独来此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 ) ⑥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 ( ) 2. 解题导学 师:本文名为《方山子传》,是一篇什么体裁的文章? 生:人物传记。 师:人物传记一般要写什么? 生:一般写伟人、名人的令人景仰、赞颂的丰功伟绩。 师:本文也是如此吗?(不是)那本文是通过写方山子生活中的一些琐事,而且作者通过对这些小事情的描写突出了他是一个与众不同的…… 生齐:异人 师板书:异 [投影]本文是一篇出色的别传。李贽称它“变传之体,得其景趣,可惊可喜”。 师:希望这篇课文能打动你的心,乃至于可惊可喜。 (二)文本探究 师:本文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方山子的异人之处呢?请同学们齐读全文 生齐读全文 1.探“异”之表现 师:文章写了方山子哪些异人之处呢?同桌间快速交流一下。 生互相交流。 生1:少有侠气,闾里之侠推崇他。“十有九年,余在歧山,见方山子从两骑……”由“怒马独出”“一发得之”,是个英俊潇洒的人。(生笑) 师:少年方山子可以说是个意气风发、豪情万丈的侠士,有点类似毛泽东笔下“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少年同学; 生1:慢慢的年长后,弃武从文,(生笑)从“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可以看出。 师:嗯,弃武从文,这里应让我们感受到孟子所说的“达则兼济天下”的儒家入世思想。 生1:晚年隐世独居。 师:非常好,方山子由侠而儒而隐,方山子走了一条与众不同的人生之路。 板书:路 生2:少年时视钱财如粪土,晚年时悠然自得,过着清贫的生活。 师:原文怎么说? 生2:“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弃车马,毁冠服,独步往来山中,而人莫识也” 师:方山子有车马不坐,毁掉书生衣帽,对待生活的态度也不与众不同的。 板书:态 生3:苏东坡被贬黄州,告诉方山子被贬的原因时,方山子“俯而不答,仰而笑”。 师:这个地方很怪,老朋友相见,告诉对方现在我过得很不幸,既没有安慰,而是做了这样的动作,低头无言,仰头大笑(做动作),方山子对老朋友是这样,那在山中对一般的人的态度是怎样的?他也会象我们这样去邻居家串串门吗?文中是怎样写的? 生3:“不与世相闻” 师:由此可见,方山子在人情世故方面也是与众不同的。 板书:情 师:最表面的怪大家还没看出来,他为何叫方山子? 生4:“……此岂古方山冠之遗象乎?” 师:之所以叫他方山子是因为他戴着一个方山冠,什么样子的帽子? 生齐:方耸而高 师:方耸而高的帽子戴在头上,真是怪模怪样。 板书:形 循疑探究,究“异”之内涵 师:这方山子真是个与众不同的异人,难怪老朋友苏轼在十几年以后再见到他时忍不信这样说到,怎样说的? 生齐:“呜呼,此吾故人陈造季常也,何为而在此?” 师:这话是什么意思呀? 生5:啊呀,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季常呀,怎么会在这里呢? 师:作者与方山子遇见时,他的表情如何? 生齐:惊讶。 师:用文章中的一个词语来说。 生5:矍然 师:苏轼矍然,方山子亦矍然,两人都在那大眼瞪小眼,觉得很惊讶,你能不能用很惊讶的语气读读这句话? 生读。 师:“呜呼”,你读得颇有点惊讶的味道,我们来思考,苏轼为何惊讶,是因为他觉得方山子不应该在这里?在哪里? 生齐:穷山中。 师:不应该在这里生活,是一种怎样的生活? 生6:“环堵萧然”,家徒四壁,“庵居蔬食,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 师:有点类似孟浩然有《夜归鹿门歌》里最后一句所写:惟有幽人自来去。不应该过这样一种清贫而孤寂的生活,那么苏轼认为他应该在哪里,过一种怎样的生活? 生7:应该在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