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腔给药的研究进.ppt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鼻腔给药的研究进展 内容 鼻腔给药的概念和历史 鼻腔给药系统指经由鼻腔给药,经鼻黏膜吸收而发挥局部或全身治疗或预防作用的一类制剂。 鼻腔给药的概念和历史 《本草纲目》中用巴豆油纸拈,燃烟熏鼻,治疗中风痰厥、气厥、中毒等病症。 汉代《伤寒杂病论》即开鼻药治疗急症之先河,其治“卒死”系以“韭捣汁,灌鼻中”,开窍回苏。 中国古代西藏就有把檀香木和芦荟提取物吸入鼻腔止吐的记载。 北美印第安人通过鼻腔吸食一种树叶的粉末来治疗头痛 。 吸毒者通过鼻腔吸食毒品。 鼻腔的生理 鼻腔的生理 鼻腔给药的优点 鼻粘膜面积相对较大,粘膜下血管非常丰富,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交织成网状,药液可迅速吸收自血管进入体循环,吸收速度和肌肉注射相似。 药物经鼻黏膜吸收后直接进入体循环,可免受胃肠道中酶的破坏和肝脏对药物的首过效应,提高生物利用度。 胃肠道中容易破坏的药物,极性大而胃肠道难于吸收的药物,鼻粘膜都能很好的吸收。 分子量大的多肽类、蛋白类药物,也能在吸收促进剂的存在下较好地吸收。 提高患者的顺应性,用药方便,适合自身给药。 鼻腔给药的优点 鼻粘膜给药利用鼻腔与颅腔在解剖生理上的独特联系,使得药物绕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可方便、有效地治疗脑内疾病。 鼻腔给药的优点 可实现疫苗免疫80%的免疫系统在黏膜上; 90% 的传染性物质通过黏膜进入我们的体内。 鼻腔给药的缺点 纤毛毒性(药物、附加剂、渗透促进剂和防腐剂)。 鼻粘膜给药的剂量受限。 药物在鼻黏膜上停留的时间短,这对药物的鼻粘膜吸收有影响。 影响鼻腔给药的因素 鼻腔的生理因素包括,鼻黏膜纤毛清除率、鼻腔的病理学状态、环境因素、鼻腔内酶对药物的降解、免疫功能、鼻腔血流量和流速等。 药物剂型因素,包括制剂中活性成分的理化性质、黏膜的刺激性、渗透率、黏性、密度、给药浓度和体积、药物的剂型等。 给药装置因素,包括液滴或粉末的颗粒大小、药物的沉积部位和形式、用药后药物从鼻腔的流失等。 影响鼻腔给药的因素 药物性质的影响 分子量 药物分子量的大小与其鼻粘膜吸收有着密切关系,分子量在1000以下能较好地透过鼻粘膜,生物利用度较高。较大的分子在有渗透促进剂的情况下,也能较好的吸收。 脂溶性 pH 药物浓度 增加药物鼻黏膜吸收的途径 ?? 加入吸收促进剂 ?? 改变给药剂型 ?? 改变药物结构 ?? 加入肽酶和蛋白酶抑制剂等 增加药物鼻黏膜吸收的途径—吸收促进剂 增加药物鼻黏膜吸收的途径—吸收促进剂 促进剂的作用机制 通过使粘膜磷脂层产生混乱或加速蛋白和磷脂从粘膜中沥滤来加速粘膜的流动性,降低粘膜层粘度,从而提高粘膜通透性,如油酸、辛酸; 抑制药物作用部位蛋白水解酶的作用,如胆酸盐和梭链孢酸都能抑制药物的水解; 暂时打开上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促进细胞旁通路的药物转运; 与细胞内容物发生反应,从而改变细胞的理化性质,增加细胞间和细胞内的通透性,增加膜流动性; 防止蛋白聚集, 水杨酸钠能增加胰岛素等蛋白质的热运动; 促进膜孔形成; 加速鼻粘膜处的血流量,以提高鼻粘膜中药物浓度的梯度。 增加药物鼻黏膜吸收的途径—吸收促进剂 增加药物鼻黏膜吸收的途径—吸收促进剂 含有6~8个葡萄糖单元的环状低聚糖. 可与脂溶性药物形成包含物,以增加它们的水性,提高药物的溶解度. 而且环糊精可直接作用于上皮细胞,从而增加水溶性药物如肽类和蛋白质对黏膜的通透性. 由servier(施维雅)司生产的雌二醇鼻腔给药制剂已在欧洲上市. 增加药物鼻黏膜吸收的途径—改变给药剂型 脂质体 当磷脂分散在水中时形成多层囊泡,而且每一层均为脂质双分子层,各层之间被水相隔开。这种由脂质双分子层组成,内部为水相的闭合囊泡称之为脂质体。 增加药物鼻黏膜吸收的途径—改变给药剂型 增加药物鼻黏膜吸收的途径—改变给药剂型 增加药物鼻黏膜吸收的途径—吸收促进剂 药物被脂质体包封后有以下特点: 1.靶向性和淋巴定向性 2.细胞亲和性与组织相容性 3.提高药物稳定性避免药物被酶降解 4.有效地减少药物对鼻腔的刺激性和毒性 5.并可使药物通过磷脂双分子层控制释放 增加药物鼻黏膜吸收的途径—吸收促进剂 Law等研究发现用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后明显促 进人工合成后叶加压素的吸收。同时还发现正电荷脂质体在鼻腔滞留时间长,药物吸收透过性好。 增加药物鼻黏膜吸收的途径—吸收促进剂 微球(microspheres)是指药物被溶解、分散或被吸附在药物载体材料如高分子聚合物中而形成的骨架型(matrix type)球形微粒。 增加药物鼻黏膜吸收的途径—吸收促进剂 微囊(microcapsules)是将固体药物或液体药物作囊心物包裹而形成的药库型(reservoir type)球形微粒 增加药物鼻黏膜吸收的途径—吸收促进剂 增

文档评论(0)

xuefei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