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星电子供应链论文
摘 要
三星手机虽起于世界手机列强的夹缝之中,但仍凭其出色且富有创新性的供应链体系而占稳市场。韩国人的经验也许可以给中国同行一些启示。 面对全球手机市场的激烈竞争,从2004年上半年开始,三星手机的竞争对手诺基亚使出了自己的最后一招,发动了大规模的价格攻势,使得其它厂商都明显感受到了压力,一向坚持高端的三星也迅速进行了大规模的降价,及时保住了市场份额,并且利润没有明显的下降。业内人士认为,这一切无不与其出色的供应链系统息息相关。 分析人士指出,三星一年生产和销售的手机占全球手机总量的比例正在逐年攀升,但是,细心的人们会发现,就其原材料采购量和生产成本控制技术而言,它的生产成本和原料成本都是最低的之一,并令人惊讶地维持了较高的利润率,这就意味着,三星并没有因同行的价格打压而受到挫折。
关键词:供应链理念;竞争能力;夹缝生存
目录
一、 企业概况 1
二、 三星电子全新供应链模式 2
(一) “三星模式”工业园 2
(二) 与优秀企业合作 3
(三) 做到处处监控 3
(四) 尝试直供模式 4
三、 三星电子供应链目标 6
四、 三星电子供应链未来发展 6
结束语 8
参考文献 8
企业概况
三星集团(简称:三星)是韩国第一大企业,同时也是一个跨国的企业集团,三星集团包括众多的国际下属企业,旗下子公司有:三星电子、三星物产、三星生命、三星航空等等,业务涉及电子、金融、机械、化学等众多领域。
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作为大韩民国电子产品生产企业,是韩国规模最大的企业,同时也是三星集团子公司中规模最大且在国际市场处于领先地位的企业。该公司在全世界共65个国家拥有生产和销售法人网络,员工数多达157,000人,2009年超越惠普(HP)跃升为世界最大的IT企业,其中LCDTV、LEDTV和半导体等产品的销售额均在世界上高居榜首。
目前在国际市场上,三星电子生产的LED TV及各种电视产品、Galaxy S系列手机等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不仅如此,三星电子的存储器半导体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地的各种电子产品。
三星电子在电视领域创造的佳绩可谓是独一[1]无二的,截至2009年,连续四年保持电视销售量第一的地位,2010年度若无特殊情况,将连续5年在世界上保持领先地位。据业界人士分析,三星电子之所以能够长期捍卫榜首的地位,正是得益于产品的性能、设计以及尺寸等要素,企业不断追求创新,推出引导时代潮流的新产品。
此外,三星电子在智能手机领域的代表性产品-Galaxy S(i9000)在国际手机市场始终紧随iPhone之后,成为与iPhone抗衡的一匹黑马。与此同时,三星电子继智能手机之后即将推出平板计算机(Tablet PC)- Galaxy Tab,而该产品与苹果公司的iPad将展开何种激烈的较量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三星集团第二任总裁-会长李健熙始终强调‘危机’二字,他于2010年3月重归企业经营舞台时曾表示,三星电子的未来无法预测,在未来十年内,企业的大部分代表性产品将成为过去,因此需要从零做起。
三星电子全新供应链模式
“三星模式”工业园
三星对供应链管理的重视可以追溯到其手机部成立伊始,当时,由于一些部件紧缺,三星无法及时供货,令网络运营商和其他客户大光其火,并且还错过了圣诞节促销的大好机会,损失惨重。这件事刺痛了三星的掌权者,此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三星都把供应链管理作为重中之重,确保供应链的顺畅和强健。现在,三星强大的供应链管理能力,正因为其独特的“三星模式”而广为人知。 “三星模式”的思路成型于2003年,当时,正是全球电信市场的黄金季节,国际及国内手机市场需求旺盛,而此时也正是全球各大手机制造厂商们奋力一搏的时候,虽然三星已鼓足了劲,但老牌劲旅诺基亚、摩托罗拉与当时的爱立信、西门子等显然都十分抢眼,大家都铆足了力气扩大着自己的生产份额。 “市场情况简直好极了,我们每一款手机都在市场上畅销,记得当时最发愁的是生产供不应求,尤其是手机元器件的供应,那些配套供应商们总是不能满足我们的要求。”一位三星的员工这样形容当时的市场现状。 一部手机,用到的零配件有几千个,模块则有数百个,对于三星这样实现大规模批量生产的企业,一年要生产数千万部手机,所需零配件量之大可以想像。虽然当时的三星已经拥有众多全球优秀的原材料、零部件供应商,但在世界许多国家,却缺乏一家成规模的供应商,时常不得不从国外直接进口相关零部件。于是,三星产生了成立一个工业园,把遍布全球、相对分散的供应商聚集在这个园区周边的想法。 随后的一年中,三星模式的工业园分别在世界7个国家建立了起来,其中包括中国的北京。三星主动召集供应商和自己毗邻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