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商业银行经营管理7.商银行经营管理7.商业银行经营管理7.商业银行经营管理.doc

7.商业银行经营管理7.商银行经营管理7.商业银行经营管理7.商业银行经营管理.doc

  1.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7.商业银行经营管理7.商银行经营管理7.商业银行经营管理7.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第七章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综合管理 ★本章要点概览 1.对资产和负债进行管理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最重要的内容,从商业银行产生的那天起,就逐渐形成了对资产和负债进行管理理论,并发展出一系列的技术方法。 2.资产管理理论直到20世纪中叶都是占统治地位的银行管理理论。具体包括:为商业贷款理论、资产转换理论、预期收入理论和超货币供给理论等。 3.20世纪中叶之后,负债管理理论逐渐成为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主导理论,但到20世纪70年代后又被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和资产负债外管理理论所取代。 4.资产负债综合管理主要侧重于利率风险管理,包括: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和持续期缺口管理两种方法。而对于资产负债资金的具体配置方法就有:资金池法、资产分配法、线性规划法和比例管理法等。 5.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是通过分析和配置对利率变动敏感的资产和负债来管理利率风险的;而持续期缺口管理则是通过计算银行全部资产和负债的持续期缺口来管理利率风险的。 本章主要介绍: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的发展;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技术方法。 第一节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 管理理论的发展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有一个产生、发展及逐步形成的过程,在商业银行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随着市场环境和经营条件的变化,产生并形成了适合当时情形的管理理论。但从总体来看,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经历了资产管理理论—负债管理理论—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资产负债表外管理理论的一个发展过程。 一、资产管理理论 资产管理理论产生于商业银行的发展初期,直到20世纪中叶仍然占据着资产负债管理理论的统治地位。形成这种局面是有其历史背景的。在银行产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金融市场不发达,融资工具单调,金融机构以商业银行为主,这一方面保证了社会资金的盈余只能纳入银行体系,银行资金来源稳定;但另一方面,从银行角度看,资金来源渠道固定,主要是活期存款,银行进行负债管理的能动性非常小。此外,当时企业资金的需求也比较单一,一般只是短期临时性的资金需求。正因为如此,这就使得银行只能将经营管理的重点放到了资产业务上。 资产管理理论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也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按顺序主要有:商业贷款理论、资产转换理论、预期收入理论及超货币供给理论。 1.商业贷款理论 (1)基本观点 商业贷款理论又称真实票据理论,是最早的资产管理理论,该理论一般认为源自于亚当.斯密在1776年出版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该理论认为: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流动性很强的活期存款,为了保障能随时偿付提存的需要,银行的资产必须具有较大的流动性,因而银行只宜发放短期的、与商品周转相联系,以真实票据为凭证的具有自偿性的商业贷款。所谓自偿性是指贷款能够通过商品生产和商品销售的价款来偿还。按照这一理论,银行就不能发放不动产贷款、农业贷款、消费贷款和长期设备贷款等,更不能发放用于证券投资的贷款。 (2)历史背景 ①从银行外部来看,该理论产生于商业银行发展的初期,当时的商品经济还不是很发达,其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深度和广度远不及现代的商品经济。一般企业经营所需的资金基本上是自有资金。只有当出现季节性和临时性的资金需要时,才会向银行要求贷款。这种客观的短期资金需求也就决定了银行的贷款也只能是短期的。 ②从银行内部来看,当时银行的资金来源基本上是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所占比重很小,其数额也不多,这就造成了银行资金的流动性大。这种高流动性的资金来源决定了银行资金的运用也必须是高流动性的,这也就决定了银行只能发放短期的有偿性的贷款。 (3)历史作用 商业贷款理论的产生,对于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和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首先,它提出了银行资金运用受限于银行资金来源的性质和结构,这一原则已成为商业银行进行资金运用所遵循的基本准则。 其次,它强调通过保持资产的高流动性来保障银行的安全经营,这为降低银行经营风险提供了理论依据。 再次,它强调银行贷款要以真实的商品交易为基础,这无疑适应了商品交易的发展对银行信贷的需要。 最后,该理论侧重强调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在当时没有政府机构出面稳定经济的情况下,对稳定银行的经营起了积极的作用。 (4)历史局限 该理论的局限性也比较明显。表现在: ①忽略了社会经济发展对银行贷款需求扩大和贷款种类多样化的要求。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对长期资金的需求越来越大,与此同时,消费贷款需求也与日俱增。若固守这一理论,不仅满足不了社会对银行的需求,也限制了银行自身的发展。 ②没有考虑到银行存款的相对稳定性。银行的活期存款尽管可以随时存取,但一般总会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余额,而根据这个稳定的余额发放一部分长期贷款,一般不会影响银行的流动性。 ③没有考虑到贷款自我清偿的外部条件。银行贷款的自我清偿是要以商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xiongxchunj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