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从唐诗的韵脚探究客语文读的韵读.doc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唐诗的韵脚探究客语文读的韵读

從唐詩的韻腳探究客語文讀的韻讀 --自客語古詩吟誦教學說起 涂春景 摘要 九十學年度開始,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客語列為語文領域的本國語文,自小學一年級起,前兩階段六年,每週一至二節的必選;階段三年選修。所錄,以張九齡的五言古詩<感遇>始,杜秋娘的七絕樂府<金縷衣>終,集子依次分五言古詩(含五古樂府)、七言古詩(含七古樂府)、五言律詩、七言律詩(含一首七律樂府)、五言絕句(含五絕樂府)、七言絕句(含七絕樂府)六卷,共三百二十首。 筆者將《唐詩三百首》,320首的韻腳,依原書分卷次第,整理列表於附錄(見附表一);再根據韻目將詩中所用韻腳、字數,整理統計列表(見附表二);供讀者查考。 《唐詩三百首》用韻情形之分析 附表二《唐詩三百首》韻腳字數表,是根據《詩韻集成》上平、下平、上、去、入四聲,一東、二冬……的韻目排列,整理繫連起來,其沒有在《唐詩三百首》中用到的韻目有: 上平--三江。 下平--三肴、十三覃。 上聲--三講、八薺、九蟹、十一軫、十二吻、十四旱、十五潸、十六銑、十八巧、二十三梗、二十四迥、二十六寢、二十七感、二十八琰。 去聲--三絳、八霽、九泰、十卦、十一隊、十六諫十九諫、二十一箇、二十四敬、二十七沁、二十八勘、二十九艷、三十陷。 入聲--五物、八黠、十五合、十七洽。 由此可以窺知,在《唐詩三百首》中押平聲韻的多,押仄聲韻的少。 另外一個統計,《唐詩三百首》中所用韻目,最多的有下平一先三十首、上平四支二十九首、下平八庚、十一尤各二十七首。韻目在《唐詩三百首》中出現的韻腳字數最多的是上平四支的60個字、下平七陽的51個字、下平五歌38個字、一先35字以及十一尤30字。 查詩韻上平四支,在《廣韻》中分屬上平五支、六脂、七之,所轄韻紐分別有57、42、25,合計124個,《詩韻集成》上平四支有455字,其中常用字共238個;又查下平一先,在《廣韻》中分屬下平一先、二仙,韻紐分別為23、50,共73個,《詩韻集成》下平一先共231字,其中常用字共171個。因此,筆者以為造成這些「大韻」的原因,應該是所轄韻紐、韻字特別多,以及常用字較多的緣故。 從《唐詩三百首》的韻腳考證客語的文讀 旅美漢語音韻學者薛鳳生(1999)認為:互相押韻的音節都含有相同的韻基(即主要元音加上韻尾)。今據此檢視《唐詩三百首》韻腳字數表(見附表二),韻腳字數在10字以上,四縣常用音讀韻基有歧異者,提出23個韻目來探究客語詩讀的韻讀。 1、上平四支 檢視上平四支這些韻腳,以筆者所熟悉的苗栗四縣客語語音為例,其主要元音有-i、-ii 兩 種韻讀,今羅列如次: -i 陲奇吹垂眉期誰羲夷羆麾旗隨貔為頤漓碑螭脾熙追胝基騎兒藜衰悲帷離疑葘鸝葵涯 -ii 時之師池脂詞遲姿持訾辭司詩墀私治滋資茨支 兩讀 絲枝知思 今查《廣韻》上平六脂,姨、夷字皆「以脂切」;口語韻讀-i;脂字「旨夷切」,口語韻讀 -ii。又查《廣韻》上平七之,時字「市之切」、司字「息茲切」,口語韻讀-ii;其、期字「渠之切」,口語韻讀-i。足見《詩韻集成》(下稱詩韻)上平四支,客語韻讀有-i、-ii兩個層次,今日台灣客語就有四縣讀-ii、海陸讀-i的現象。 因此,詩韻四支的書面語有-i、-ii兩讀。也就是:李白的<春思>: 「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 韻腳的韻基應該是主要元音-i。 再舉劉長卿<送李中丞歸漢陽別業>: 「流落征南將,曾驅十萬師。罷歸無舊業,老去戀明時。獨立三邊静,輕生一劍知。茫茫江漢上,日暮復何之?」韻腳之韻基應該是主要元音-ii。 2、上平六魚 《唐詩三百首》(下稱三百首)押六魚的韻腳13個字,今日客語口語,有-i韻:居、餘、虛、如、胥、車,與-u韻:疏、書、廬、除、躇、初之別。 查《廣韻》上平九魚,居字「九魚切」(按,韻u)、餘字「以諸切」(按,韻-u),口語皆讀-i;書字「傷魚切」、除字「直魚切」,口語皆-u。足見詩韻上平六魚,客語有-i、-u(同為高元音)兩個層次,六魚的書面語有-i、-u兩種韻讀。因此:杜牧的<贈別>: 「娉娉嫋嫋十三餘,荳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韻腳餘、初、如,都應讀-u韻。 又如:李商隱的<籌筆驛>,其韻腳書、胥、車、如、餘,應讀成-i韻。 3、上平七虞 三百首押七虞的韻腳有26個字,其中客語口語,有-i、-u兩種韻讀,這與六魚相同,屬遇攝的現象。 今查《廣韻》上平十一模,奴字「乃都切」、烏字「哀都切」,口語皆讀-u韻;又上平十 虞,愚字「遇俱切」、驅字「豈俱切」,口語皆讀-i。足見詩韻上平七虞,客語有-i、-u兩個韻讀層次,七虞的書面語應有-i、-u兩種韻讀。因此,押七虞韻的韻腳可變讀為-i或-u,也就是:王維的<終南山>,都、隅、無、殊、夫,諸字的讀音之主要元音為

文档评论(0)

275243314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