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合肥市节约集约用地试点建设中期报告
目 录
第一部分 概述…………………………………………1
一、项目背景……………………………………………1
二、编制依据……………………………………………2
(一)试点申报方案及批复文件……………………2
(二)试点政策及技术文件…………………………2
三、编制思路和原则……………………………………2
(一)编制思路………………………………………2
(二)编制原则………………………………………2
四、编制目标……………………………………………3
第二部分 创新实践保障体系…………………………4
一、思想保障……………………………………………4
(一)设立专栏………………………………………4
(二)建立宣传周……………………………………4
(三)宣传通俗化……………………………………5
(四)形式多样化……………………………………5
(五)培训系统化……………………………………5
(六)节地意识潜移默化……………………………6
二、组织保障……………………………………………6
三、资金保障……………………………………………6
第三部分 创新实践 “五大模式”……………………8
一 、“141”统筹发展模式……………………………8
(一)规划引领………………………………………8
(二)提升主城区服务功能…………………………9
(三)创新区域一体化发展…………………………9
(四)统一城镇土地市场…………………………10
二、建集群立支柱的开发园区建设模式……………11
(一)产业发展成支柱……………………………11
(二)产业项目要集群……………………………11
(三)工业项目有导则……………………………11
三、“六统一”的城中村与旧城改造模式……………12
(一)城中村改造…………………………………13
(二)旧城改造……………………………………13
四、整村推进四级联动的土地整治模式……………14
(一)潜力规划……………………………………14
(二)实施措施……………………………………14
(三)整治成效……………………………………15
五、民生优先集约建设的滨湖新区模式……………16
(一)道路建设方格网节地方式…………………16
(二)基础设施紧凑建设节地方式………………16
(三)资源集聚空间优化节地方式………………18
(四)社区中心节地方式…………………………19
(五)倾力民生和生态工程建设…………………19
第四部分 创新经验……………………………………21
一、制度创新…………………………………………21
(一)土地管理委员会集体决策制度……………21
(二)“阳光地产”制度……………………………21
(三)前置先行的用地规模预核定制度…………22
(四)由一维而三维的“双向约束”制度………23
(五)划拨土地使用权最低价款制度……………24
(六)净地储备制度………………………………24
(七)土地管理考核制度…………………………25
二、机制创新…………………………………………25
(一)“四堂会审”的项目建设开竣工督查………25
(二)精细化的耕地保护“三落实”机制………26
(三)违法用地报告与问责机制…………………26
(四)土地巡查“四个一”机制…………………27
(五)“三大战役”常态管理机制…………………27
三、技术创新…………………………………………27
(一)国土资源管理业务技术规范化……………27
(二)工业项目用地“五要素” …………………28
(三)建设地理信息平台和应用示范系统………28
(四)“两规”融合…………………………………28
(五)管地用地“一张图”………………………28
(六)产业用地有指南……………………………29
四、措施创新…………………………………………29
(一)政策宣传“通俗化” ………………………29
(二)辖区递减、管理递增的“片长制” ………30
(三)征地报批“表格化” ………………………30
(四)干部提拔“一票否决制” …………………30
第五部分 试点成效评价………………………………31
一、市级层面…………………………………………31
(一)建设用地增长速率趋缓……………………31
(二)土地经济效益提升…………………………31
(三)土地利用结构优化…………………………32
(四)土地利用强度提高…………………………34
(五)链条式监管成效显著………………………35
二、区级层面…………………………………………36
(一)传统中心区——老城区……………………36
(二)新中心区——滨湖新区……………………36
三、地块层面……………………………………………37
(一)商业——原美菱冰箱厂地块………………37
(二)基础设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