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南洋』如何变成『东南亚』-区域划分、学科知识与国际-历史学科中心
「南洋」如何變成「東南亞」-區域劃分、學科知識與國際政治
演講時、地臺北市立中山女子高級中學簡報室
主講者:東華大學臺灣文化學系主任康培德教授
康培德教授主講
很高興再次來到這邊分享個人研究心得。今天講的是東南亞,現在高中應該還有東南亞區域史吧?
南洋在歷史上有如下的地名變化:1南洋、2赤道遠東/赤道亞洲、3印度遠方、4印度支那、5東印度。這些演變其實就牽扯到歷史演變,特別是19、20世紀的局勢。
大家都知道南洋這個稱呼。南洋這個字,過去也有東洋針路、西洋針路等稱呼。對福建人來說這是個異地。南洋的英文是Australasian Mediterranean,由政治地理學者Mackinder提出,這也跟19世紀歐洲人製作全球地圖有關。
這跟當時流行的政治學理論有關。下圖是Heartland的陸權概念,認為陸地有核心、邊陲,誰掌握核心陸地誰就勝利。德國地緣政治家Karl Haushofer受此影響,他的學生之一是納粹黨的魯道夫?赫斯。他的理論可能因此影響到希特勒。之後納粹打蘇聯、冷戰時美國封鎖蘇聯,其實都受這觀念影響。南洋這地點,在這理論中屬於邊陲區。
1南洋這個字變成東南亞,是殖民時代開始出現的。這一帶有點尷尬,剛好位在赤道邊,那到底要怎樣稱呼?比起中國、印度,東南亞的個性又沒那麼明顯。不管白人從歐洲或從美國為出發點來看,都是先注意中國或印度,對東南亞並不會特別注意。以下這張13世紀地圖顯示,東南亞正好是東亞跟印度的交疊區。
2也有人稱此地為赤道遠東,自然學科則稱此地為赤道亞洲。遠東其實是個比較模糊的觀念。遠東是什麼?東亞文化圈加上菲律賓都算吧?那印度算不算遠東?有遠就有近,那近東是哪裡?是土耳其。那中東呢?是阿拉伯半島。中東跟遠東之間到底有啥?印度嗎?所以這是歐洲人的文化觀的產品。偏偏印度半島大部分的人都不是穆斯林,沒辦法把印度塞進中東。有些白人的書,就把印度算入遠東。但美國就不把印度當作遠東。總之白人世界也不一致。
赤道亞洲則比印度清楚一點。自然學科用詞必須比社會學科精確,所以赤道亞洲這樣的全球座標就開始用了。
3印度遠方。狹義的範圍指恆河以東,英國的殖民地,如緬甸、馬來西亞等地。廣義則是,以印度來看,曾留下印度政治、文化足跡的大陸東南亞或東印度群島。
4印度支那。和印度遠方一樣,有殖民母國的色彩。可指大陸東南亞,或中南半島(法國殖民地)。
以上除了自然科的用法可以同時概括島嶼東南亞以及大陸東南亞,其他用法似乎都無法同時包含這兩塊東南亞。
1965年Harry Benda強調從歷史文化來看東南亞的內部差異性,認為當地有漢化、印度化、拉丁化三大區塊。如越南大部分是漢化,緬甸、泰國、馬來亞是印度化(印度化還可分小乘佛教化、回教化),菲律賓是拉丁化。所以要是這樣看,臺灣其實跟越南比較近。
西班牙人選擇馬尼拉殖民不是自然,而是人文因素。因為福建人已集中在馬尼拉作絲織品買賣,因此西班牙人選擇這裡。所以雖然考古證實澎湖有買賣遺跡,但那應該只是轉運倉庫。如果當初澎湖是重要市場,西班牙人應該會選澎湖當據點,那澎湖就會變成拉丁化世界。
接著是東南亞相關地名沿革。
1亞洲東南。這也是自然學科用語,偏向地質學。若用赤道遠東就偏氣候學。政治學界引用此說時,基本上不包含菲律賓。為何沒有菲律賓?因為菲屬於美國,不是歐洲殖民地,所以這仍是從白人的角度來看。
2太平洋西南。這就跟海權有關。大航海時代開始對航道有觀念,但真的以太平洋為中心來界定戰略,其實是戰間期。特別是美國人更要從這裡來思考。
3東南亞。這一開始是很國際政治的詞。雖然這個字現在大家都很習慣,其實1942年學術界才開始用。由美國的左傾機構太平洋關係機構開始用的,當時指菲律賓、印度、臺灣、香港。幾乎把當時歐美國家的殖民地都放進去了。因為此時在打仗,所以認為這些是大戰後必須處理的世界。
以前從未有政治力把這個地方統和,第一個做到的是日本的大東亞共榮圈。不過日本只維持幾年的一體性而已。當時二戰的戰況是,日本南下切入東南亞,英國退至印度,美國退至夏威夷。而盟軍要畫分負責區(地盤)。若把這裡叫作南亞戰區,代表英國進來;中國戰區,中國力量進來。但是中英都辦不到,當時最有能力吃下這個戰區的是美國。
邱吉爾認識到戰後光靠大英帝國已經稱不起殖民地盤了,所以要美國幫忙,或甚至跟同盟國的盟友們合作。但小羅斯福不大願意,所以最初分的線不大漂亮。上圖可見,緬甸、泰國、馬來半島、蘇門答臘歸印度戰區,法屬印度支那、婆羅洲、爪哇島及其以東分入太平洋戰區。意思就是現在的馬來西亞、印尼被分成兩邊。
實際上沙巴、沙勞越當時很多漢人(客家人),後來新加坡李光耀為了獨立(當時英國不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