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立屏东高级高业职业学校教师辅导与管教学生要点
學 生 手 冊
中華民國100年8月31日修訂
訓導處 彙編
目 次 表
校歌…………………………………………………01
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03
學生德行評量實施要點……………………………09
學生德行評量…………………11
學生獎懲實施要點…………………………………13
學生銷過實施計畫…………………………………21
學生請假辦法………………………………………31
生活榮譽競賽實施要點……………………………33
各班級教室配置及設備管理辦法…………………37
學生腳踏車、機車放置辦法………………………39
學生使用行動電話(手機)管制規定………………41
班會組織實施要點…………………………………………………………………47
自治幹部編組執掌表………………………………49
全民國防教育成績考查辦法………………………53
校園性侵害或性騷擾防治準則……………………57
學生服裝穿著規定實施要點………………………69
使用說明:
1.手冊內所載各種辦法規則,均為學校法令規定,請同
學務必詳閱。相關資訊公佈於學校網站內,同學若有
需要可自行下載運用。
2.手冊各班乙本,交由班長負責保管,學期末繳回訓導
處生活輔導組保管。遺失或損毀之班級,保管人依校
規懲戒。
本冊編號:
校 歌
大武山陬 淡水河陽
巍峨壯麗 屏工黌堂
菁莪多士 教化宏揚
南台冠冕 桃李芬芳
用手腦 全智勇 文武合一作棟樑
興工業 利民生 功在致富強
同心力 齊奮進 人文蔚起國族光
同心力 齊奮進 人文蔚起國族光
國立屏東高級工業職業學校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
96年8月經校務會議修訂通過
壹、依據:
一、本辦法依據教育部中部辦公室96年6月27日教中(三)字第0960575945號書函修訂。
二、本校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依本要點規定。本要點未規定者,適用其他相關法令與本校各項規定。
貳、定義:本辦法所列名詞定義如下
一、教師:指教師法第三條所稱於公立及已立案之私立學校編制內,按月支
給待遇,並依法取得教師資格之專任老師。
二、教育人員:指前款教師及其他於學校輔導與管教學生之人員(包括兼任
教師、代理教師、代課老師、教官、實習教師及學校行政人
員等)。
三、管教:指教師基於第三項第一款之目的,對學生須強化或導正之行為,
所實施之各種有利或不利之集體或個別處置。
四、處罰:指教師於教育過程中,為減少學生不當或違規行為,對學生所實
施之各種不利處置,包括合法妥當以及違法或不當之處置;違法
之處罰包括體罰、誹謗、公然侮辱、恐嚇及身心虐待等。(參照附
表一)
五、體罰:指教師於教育過程中,基於處罰之目的,親自、責令學生自己或
第三者對學生身體施加強制力,或責令學生採取特定身體動作,
使學生身體客觀上受到痛苦或身心受到侵害之行為。(參照附表
一)
六、教師以外之教育人員準用本辦法之規定,辦理輔導與管教學生事宜。
參、輔導與管教之目的及原則:
一、輔導與管教學生之目的:
(一)增進學生良好行為及習慣,減少學生不良行為及習慣,以促進學生身心發展及身體自主,激發個人潛能,培養健全人格並引導適性發展。
(二)培養學生自尊尊人、自治自律之處事態度。
(三)維護校園安全,避免學生受到霸凌及其他傷害。
(四)維護教學秩序,確保班級教學及學校教育活動之正常進行。
二、平等原則: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非有正當理由,不得為差別待遇。
三、比例原則:教師採行之輔導與管教措施,應與學生違規行為之情節輕重相當,並依下列原則為之。
(一)採取之措施應有助於目的之達成。
(二)有多種同樣能達成目的之措施時,應選擇對學生權益損害較少者。
(三)採取之措施所造成之損害不得與欲達成目的之利益顯失均衡。
肆、輔導與管教學生之基本考量:
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應先瞭解學生行為之原因,針對其原因選擇解決問題之方法,並視狀況調整或變更,其基本考量如下:
一、尊重學生之學習權、受教育權、身體自主權及人格發展權。
二、輔導管教方式應考量學生身心發展之個別差異。
三、啟發學生自我察覺、自我省思及自制能力。
四、對學生所表現之良好行為與逐漸減少之不良行為,應多予讚賞、鼓勵及表揚。
五、應教導學生,未受鼓勵或受到批評指責時之正向思考及因應方法,以培養學生承受挫折之能力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