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三单元静脉输液与输血.ppt
静脉输液的目的 1.补充水分及电解质,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常用于脱水、酸碱代谢紊乱者,如剧烈呕吐、腹泻、大手术后等。 2.增加循环血量,维持血压,改善微循环。用于严重烧伤后大量渗液、大出血等病人。 3.补充营养,供给热量,促进组织修复,维持正氮平衡。常用于慢性消耗性疾病、胃肠道吸收障碍及不能由口进食者,如恶液质、昏迷、口腔疾患等病人 4.输入药物,治疗疾病。如输入抗生素控制感染,输入脱水剂降低颅内压等。 二、常用溶液的种类与作用 晶体溶液 胶体溶液 静脉高营养液 晶体溶液--维持细胞内外水分的平衡 纠正体内的水、电平衡失调 1. 葡萄糖溶液:供给水分和热量,稀释剂 ,常用5%GS、10%GS 2. 等渗电解质溶液: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维持体液容量和渗透压的平衡。0.9%NS、复方氯化钠溶液(林格氏液) 3. 碱性溶液:纠正酸中毒,调节酸碱平衡。常用5%碳酸氢纳(1.4%为等渗)、11.2%乳酸钠(1.87%为等渗) 4. 高渗溶液:利尿脱水,可迅速提高血浆渗透压,消除水肿。 常用20%甘露醇、25%山梨醇、高浓度葡萄糖注射液(25%GS、50%GS) 胶体溶液--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增加血 容量、 改善微循环、维持血压 1.右旋糖酐:水溶性多糖类高分子聚合物 右旋糖酐-70:增加血浆胶体渗透压,扩充血容量; 右旋糖酐-40:降低血液粘稠度,减少红细胞聚集、改善微循环和组织灌注 2.代血浆 :扩容,增加循环血量和心输出量。常用羟乙基淀粉(706代血浆)、氧化聚明胶、聚乙烯吡咯酮。 3.血液制品: 5%白蛋白、血浆蛋白等。提高渗透压,扩容,减轻组织水肿,补充蛋白质和抗体—促进组织修复,提高机体免疫力。 静脉高营养液 供给人体热能,维持正氮平衡,补充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 其主要成分有氨基酸、脂肪、维生素、矿物质、高浓度葡萄糖或右旋糖酐及水分 可以根据患者的需要由制剂室新鲜配制 常用的成品制剂有复方氨基酸溶液、脂肪乳等。 输液时应遵循的4个基本原则 先晶后胶、先盐后糖 先快后慢 ,宁少勿多 宁酸勿碱 适当补钾: 不宜过早:见尿补钾 不宜过多:成人≤5g/日,小儿0.1-0.3 g /kg/日 不宜过浓:成人≤ 0.3%,小儿0.1-0.3% 不宜过快:成人30-40滴/分,小儿20-30滴/分 三、常用输液部位 周围浅静脉:成人(手背静脉网;肘部静脉;大隐静脉、小隐静脉、足背静脉网) 颈外静脉、锁骨下静脉:中心静脉置管输液 —大量快速输液、长期输液、输入刺激性溶液、静脉高营养液 --中心静脉置管,监测中心静脉压 头皮静脉:小儿输液 小儿头皮静脉与动脉的区别 选择穿刺静脉时应考虑: 静脉穿刺的目的与治疗时间的长短 使用药物的性质 是否为抢救病人 病人静脉及局部皮肤的状况 病人安全、活动、舒适的需要 是否应用静脉留置针 四、常用静脉输液法 密闭式周围静脉输液法 静脉留置针输液法 颈外静脉输液法 PICC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密闭式周围静脉输液法 操作流程 评估 准备 备胶贴、备药液、排气 静脉准备 交代 整理、记录 调节滴速 固定 穿刺 视频 静脉输液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及无菌操作规程,避免差错事故和感染。 2.注意药物配伍禁忌,合理输液顺序。注意特殊药物处理。 3.输液前要排尽输液管内空气,输液过程中要及时更换溶液瓶,溶液滴尽前要及时拔针。 4.输液过程中应加强巡视,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5.需连续输液24h以上者,需每天更换输液管。 6.需长期输液者,注意保护和合理使用静脉。 五、输液速度—调节依据 1. 病情:心肺功能良好者,4~5ml/min,对于中、重度脱水病人,早期输液速度宜快;而对于心肺功能不良的病人,一般每小时不超过100ml。 2. 年龄:一般成人4~5ml/min;老人、儿童2~4ml/min;新生儿少于1ml /min 。 3. 药物作用:如输注20%甘露醇;KCL溶液成 人30~40滴/min,而且浓度不应超过0.3%。特殊药物(垂体加压素、升血压药物、呼吸兴奋剂等),应严格执行医嘱,保证治疗效果。 五、输液速度与输液时间的计算 1. 已知输入液体总量,用输液时间,计算每分钟滴数 每分钟滴数=液体总量(ml)X 点滴系数/ 输液时间(分钟) 2. 已知每分钟滴数与输液总量,计算输液所需时间 输液时间(小时)=液体总量(ml) X点滴系数/每分钟滴数X60(分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