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诗歌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唐宋诗歌研究

唐宋诗歌研究 绪论:诗词文体特征比较 一、和音乐的关系的差异 1、所配的音乐体系不同 雅乐、清乐;燕乐 2、配乐的方式不同 “以乐就诗” ; “以诗就乐” 二、外部形式的差异 1、词的句式长短不齐; 2、词的句法灵活多样; 3、词的押韵上的多种新变; 4、词的对仗多样 三、题材内容的差异 偏重政治主题,以国家兴亡、民生疾苦、胸怀抱负、宦海浮沉等为主要内容,主要抒发“大情”; 以描写男欢女爱、相思离别为主,主要抒发“小情”,特别是有关男女之情。 四、风格的差异 诗庄词媚 五、语言特色的差异 典雅;精美 第一章 唐诗与科举制度文化 一、唐代科举制度的特点 1、科目繁多。 2、录取者甚少。 3、以诗赋取士为主 4、进士声名显赫 5、行卷之风盛行 6、权贵干预科举 二、唐代科举制度对唐诗的影响 1、科举以诗赋取士,诗成为了唐代文人进身仕途的阶梯,因而大大激发了唐人的诗歌创作热情。 2、为适应科举考试之需,唐王朝大办学校,为唐诗的繁荣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 3、唐代科举以诗赋取士,对诗歌格律的要求特别严格,因而有效地促进了诗歌格律的普及与诗歌创作艺术的提高。 4、唐代科举考试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文化现象,促进了一批以科举考试为创作题材的行卷诗、应试诗、入第诗、落第诗的繁荣发展,使一代唐诗呈现出五彩缤纷的艺术局面。 第二章 唐诗与婚姻家庭文化 一、天作之合 1、才子佳人型 2、征衣题诗型 3、红叶题诗型 二、别离之苦 三、外遇之痛 四、节妇之德 开拓思路 1、唐诗与唐人的生活方式(读书、玩月、漫游、宴集、结社、娱乐、宿妓……) 2、唐诗与隐逸文化、女性文化、外交文化、军旅文化、书法绘画艺术、地域文化、农业文化、商业文化、道教文化、佛教文化、酒文化、茶文化、梦文化、安史之乱、杨贵妃…… 3、李杜之争、唐宋诗之争 …… 佛教文化 佛教文化的广泛传播,导致唐人思想观念与艺术思维方式的变化 二、诗入佛门,导致诗歌创作题材、艺术境界的佛化 三、一代诗僧的崛起 第三章 宋词与民俗 一、民俗的基本特点 一)地域性 (二)民族性 (三)历史传承性 二、民俗与宋词分类 一)节序民俗——节序词 (二)礼仪民俗——礼仪词 (三)花卉民俗——花卉词 (四)宴饮民俗——宴饮词 (五)其他民俗(医药、游艺、服饰、饮食、居住、器用、交通、生产、巫术、迷信、工艺等等 ) 第一节 节序词 1、元宵词 徽宗年间元宵节之“窃杯女子” 宋代元宵词的特点: 第一,元宵词扩大了宋词的创作领域。 第二,宋代元宵词大多运用长调慢词的形式。 第三,宋代元宵词大多使用铺陈扬厉的赋的“句法”。 2、 七夕词 宋代七夕词的内容特点: 第一,反映了“家家”乞巧的场景或情态。 第二,借神话中天上织女、牵牛的悲欢离合反映人间的爱情。 第二节 礼仪词(以寿词为例——宋人的生命之思) 首先,宋代寿词之兴,表现宋人强烈的生命意识。 其次,宋代寿词之兴,乃是以词为羔雁之具的结果。 再次,宋代寿词之兴,大多盛于庙堂、家族、酒席之上,为应酬次韵之作。 第三节 花卉词(以梅词为例——宋人的理想完美人格) 第一,南宋梅词多于北宋。 第二,北宋梅花词均为散笔之作,而南宋梅花词多以组诗形式出之。 第三,宋代梅词多比兴寄托之作 第四节 宴饮词(以茶词为例——宋人的闲淡之趣) 一、中国茶文化的基本特色 1、以茶为中心 2、注重饮茶的生理调节功能 3、注重茶道 4、饮茶之习的文化意蕴,在于表达中国人的一种生活情趣和理想境界 二、与茶结缘的词人 1、李清照“饮茶助学” 2、蔡襄创制“小龙团” 3、黄庭坚扬名“双井茶” 三、宋代的茶词——宋人的闲淡之趣 (一)茶词的文学功能:为宋词创作提供了新的题材领域 (二)茶词的社交功能 1、解酒 2、留客 3、送客 下编 唐诗宋词的艺术追求 第一章 唐诗的境界 第一节 境界为唐诗之本 宋严羽:“本朝人尚理,唐人尚意兴。” 又说:“盛唐诸公,唯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莹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像,言有尽而意无穷。” 清沈德潜:“唐诗蕴蓄,宋诗发露,蕴蓄则流韵言外,发露则意尽言中。” 今人钱钟书:“唐诗多以丰神情韵见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 近代王国维:“然沧浪所谓兴趣,阮亭所谓神韵,犹不过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 一、境界在唐诗中的普遍性 二、境界在唐诗中的突出地位 1、有无境界往往可以成为判断一首诗优劣的标准。 2、局部诗句创造了好的境界,可以挽救全诗。 3、即使在一首完美的诗中,那些呈现了境界的句子,也往往是全诗最精彩的句子。 三、唐诗的许多重要艺术现象和艺术技巧,都要从境界的角度才能获得较圆满的解释。 象外之象; 景外之景; 言有尽而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