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专题四地壳的运动与地形、地质灾害考点四.pptVIP

《创新设计》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专题四地壳的运动与地形、地质灾害考点四.ppt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创新设计》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专题四地壳的运动与地形、地质灾害考点四

真题领悟 命题探源 对点演练 真题领悟 命题探源 对点演练 考点四 地质灾害(选修5) [真题领悟] 命题角度1 区域地质灾害发生时间差异自然原因 1.(2014·新课标Ⅱ,43,10分)福建省低山丘陵区是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多发区。下图示意该区域1990~2006年地质灾害各月多年平均发生的次数。 概括该区域地质灾害月际分布特点,说明6月、7月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差异的自然原因。 【审题专练】 获取和解读信息 获取信息 解读信息 信息1 福建省 ①___________气候,6月多雨;7月伏旱、降水少 信息2 低山丘陵 山区②_____灾害多发 信息3 示意图中各月地质灾害发生次数 地质灾害③_____少、④_____多,各月均有 5~8月相对集中 ⑤__月发生次数最多;7月少于6、8月 亚热带季风 地质 冬季 夏季 6 解析 由图可知该地每月都有地质灾害发生且6月份最多。暴雨是诱发泥石流的重要原因,福建位于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所以6月份最多,7月份因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出现伏旱天气,降水少,地质灾害较少,而8月份东南沿海开始出现台风,所以8月较7月多。 答案 特点:各月都有地质灾害发生,(夏季多,冬季少)5~8月相对集中,其中6月份发生次数最多。 原因:福建省低山丘陵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6月,降水多,且多暴雨,易引发地质灾害;7月,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减少。 命题角度2 次生地质灾害严重原因分析 2.(2014·新课标Ⅰ,43,10分)下图所示区域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断裂带。2013年4月20日,这里发生了7.0级强烈地震。2013年4月21日夜至24日,震区出现多次降雨。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发生了严重的次生地质灾害。 说明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次生地质灾害严重的原因。(10分) 解析 地处断裂地带,岩石破碎,这里山高谷深,是地质灾害多发区域,此次地震造成岩体松动,降雨又加剧了地质灾害的发生。 答案 图示区域(地处断裂带)岩石破碎,山高、坡陡、谷深,强烈地震造成震区岩体松动、破裂,形成崩塌、滑坡等次生地质灾害;降雨致滑坡、崩塌加剧,引发泥石流。 [命题探源] 1.主要的地质灾害 类 型 成 因 基本知识 基本 特点 主要分 布地区 地震 内 力 作 用 地球内能以地震波的形式强烈释放出来,从而引起一定范围内的地面震动 震级:衡量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烈度:衡量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主要取决于震级,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构造等相关 分布广泛、危害大、伤亡大、突发性强 主要集中于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滑坡 外力作用(斜坡重力作用) 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 受三个基本因素控制:不稳定的山坡形态、松软面的存在和破坏平衡的触发作用 分布广泛、危害大、伤亡大、突发性强 主要集中在地形崎岖的山地,如欧洲南部的阿尔卑斯山区、中国的横断山区、南美安第斯山区 泥 石 流 山区暴发的饱含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受三个基本因素控制:充足的水,足够的堆积物,足够的地表沉积物和沟谷坡度 2.地震构造示意图 (1)震源是岩石发生断裂引起地震的地方。 (2)震中是指和震源相对应的地面上的点。 (3)震源和震中之间的距离称为震源深度,震源越浅,破坏程度越大。 (4)地面某个地点距离震中的距离,称为震中距。在同一次地震中,一般离震中越近,破坏程度越大。 (5)等震线是指地面破坏程度相等的点连接而成的线,它并不是一个同心圆。 3.滑坡的发生机制 4.泥石流的发生机制 5.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1)地质灾害在成因上的关联性分析 (2)中国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及危害 6.地质灾害的防御措施 (1)加强监测预报,建立预警系统。 (2)加强防灾减灾教育,增强防灾意识。 (3)加强防灾演练。 (4)对容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区采取植树造林,加固工程等措施。 [对点演练] 题组六 地质灾害关联性分析 6.[2015·天津文综,13(3),8分]读图,回答问题。 上图所示甲、乙两地2014年先后发生了地震,相关情况见下表。 地点 地震时间 震级 震源 深度 地形 状况 植被 状况 人员财产 损失 甲 8月6日16:30 6.5级 12 km 高山峡谷 稀疏 大 乙 10月17日21:49 6.6级 5 km 丘陵为主 茂密 小 甲地损失比乙地大,主要是由于甲地的地震引发了__________灾害,此灾害是如何形成的?请利用表中两条信息加以说明。 解析 本题以图表信息为载体,考查自然灾害的关联性以及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成因。作答时,首先考虑地震可引发的自然灾害有哪些,再从甲地的地形和由图表中提取的时间、震源深度、植被状况以及人员财产损失信息去分析。 答案 滑坡(崩塌、泥石流)。 A信息: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