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步步高】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5同步学案:第一章第三节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Word版含答案.docVIP

【新步步高】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5同步学案:第一章第三节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Word版含答案.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步步高】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5同步学案:第一章第三节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Word版含答案

第三节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学习目标定位] 1.结合实例理解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2.结合实例理解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3.结合地图分析理解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作用,理解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灾情变化。 一、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 1.正面影响 (1)表现:人类进行生态环境建设,使生态系统①良性循环,可以增加环境的稳定性。 (2)举例:修建水库可以稳定②水循环,减轻③旱涝灾害的发生;植树造林和水土保持措施可以减少滑坡、泥石流的发生。 2.负面影响 (1)表现:人类超强度地开发利用④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导致多种自然灾害频发。 (2)举例:破坏⑤森林和草场植被,使洪水和沙尘暴加剧,过量开采地下水会导致地震或塌方。 二、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1.人类自身的易损程度 (1)人口是⑥最脆弱的受灾体,一切灾损中⑦人员伤亡是最重要的,是衡量灾情大小的重要标准。 2.影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易损性 3.工程措施影响受灾体?易损程度 思维活动 1.为什么说人既是活跃的致灾因子,又是脆弱的受灾体? 答案 人的各种行为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人员伤亡是一切灾损中最重要的。 三、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 1.?社会经济基础雄厚、政治稳定的地区,一般有足够的财力和物力来建设?防灾系统,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救援,恢复灾区的生产生活,“缩小”灾害影响。 2.社会经济基础薄弱、时局?动荡、人心失稳的地区,往往减灾不力,“放大”灾害效应。 3.人类活动对灾情“放大”或“缩小”的最敏感区域,是在自然灾害的?高风险区。 四、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灾情变化 1.地质历史时期:只有?灾变,没有?灾害。 2.人类产生以后:灾害种类不断增多,影响范围也在扩大。 思维活动 2.在相同强度的自然灾害下,原始社会和工业社会灾情有何不同? 答案 原始社会主要造成人员伤亡;工业社会不但造成人员伤亡,还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探究点一 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 探究活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某河流修建水库前后径流量的变化 (1)修建水库前后,河流径流量有何变化? (2)修建水库可以减少哪些自然灾害的发生? (3)我国东部季风区的河流上为何多建有规模大小不等的水库? 答案 (1)修建水库后,枯水期径流量相对增加,洪水期径流量相对减少,径流的季节变化减小。 (2)减少了汛期发生洪水灾害、枯水期发生旱灾的频率和强度。 (3)我国东部季风区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大,修建水库可以调节径流,减少旱涝灾害的发生。 反思归纳 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 (1)生态环境建设可以增加地表环境的稳定性。如下图所示: (2)超强度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会降低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如下图所示: 迁移应用1 读图,完成(1)~(3)题。 (1)图中反映的问题是 (  ) A.水土流失严重 B.洪水频发 C.地下水位不断下降 D.海水入侵 (2)造成该问题的原因是 (  ) A.过量开采地下水 B.实施南水北调工程 C.沙尘暴盛行 D.拉尼娜现象影响 (3)该问题诱发的渐发性自然灾害是 (  ) A.地震 B.山崩 C.洪涝 D.地面沉降 答案 (1)C (2)A (3)D 解析 从图中所示年份的地下水埋深高程线看,北京市的地下水位逐年下降,并有加快的趋势。地下水位下降的原因一般有二:一是补给量减少,二是过量开采。作为人口超过1 000万人的北京,地下水位下降的原因主要是过量开采。地面沉降是一种渐发性的地质灾害,被称为“沉默的土地危机”,是由人类过度抽取地下水造成的,在冲积作用形成的平原地区尤为突出。 探究点二 不同人类活动对灾情的影响 探究活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从唐、宋时期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江汉平原、洞庭湖周边等地为了增加粮食产量,不断通过围湖造田发展农业,由于围垸太多,湖泊面积日益缩小,加速了泥沙在湖区的淤积,降低了湖泊的调洪能力,不但垸内洪涝灾害日益严重,长江流域发生洪涝灾害的频次及造成的经济损失也不断增加。 (1)为何围垸内易发生洪涝灾害? (2)由此可以看出,人类活动对灾情“放大”或“缩小”的最敏感的区域是哪些地区? (3)为了减少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该地区的人们应该怎样做? 答案 (1)围垸是人类围湖造田的产物,建立围垸的地方原来就是湖泊的一部分,因此都是地势低平的地区。湖泊水位上涨时首先淹没的地区往往就是围垸所在的地方,也就是说围垸所在地是洪涝灾害的高风险区,因此易发生洪涝灾害。 (2)人类活动对灾情“放大”或“缩小”的最敏感的区域是自然灾害的高风险区。 (3)人们应该迁出高风险区,退耕还湖,以增加湖泊面积,提高湖泊对长江的调洪能力。 反思归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