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第二批)——中国古代环.doc

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第二批)——中国古代环.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第二批)——中国古代环.doc

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第二批)——“中国古代环境美学史研究”(项目批准号13ZD072)中期成果之一 “天地”与“自然” ——中国古代关于“自然”的概念 陈望衡 (武汉大学) 摘要: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关于自然,主要有两个概念:“天地”、“自然”。“天地”的最大功能是孕育生命,具有生态的意义。天地具有神圣性。人参与天地的创造。“自然”不是指物质,而是指物质的一种性质,此性质为自然而然,即本性。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天地”、“自然”人概念,其深刻内涵对于当今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天地、自然。 什么叫“自然”?查《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它是这样被定义的:“自然或自然界,广义上指一切不依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即处在多种形式中包括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在这个意义上与物质、宇宙、世界是同一系列的概念;狭义上指社会之外非人工造成的整个无机界和有机界的一切事物,是各门自然科学以及一般自然观所研究、把握的客体。”[1]770就现在运用“自然”这一概念的实际来看,“自然”概念的广义很少用,用的大多是狭义。狭义上的“自然”有一个基本点,就是与社会相对,与人工相对。在古代汉语中,与现今“自然”概念完全一致的概念没有,多是与之近似的概念,其中,最具哲学意味的是两个概念——“天地”与“自然”。 一、天地 “天地”在古汉语中最初是分开来用的,出现很早,甲骨文中有天字,画作正面站立的人:,人头上有一四边形的圈,表示头顶的空间。已发现的甲骨文中没有地字,金文中有。《说文解字》释天:“颠也,至高无上,从一大。”[2]7;释地:“元气初分,轻清为天,重浊阴为地,万物所陈列也。从土,也声。”[2]286。最早将天与地合成一词,且赋予深刻的哲学含义的是《周易》。《周易》中的《易经》部分,天、地是分用的;其《易传》部分,既有天、地的分用,也有天、地的合用。分用的天有时相当于天地。合用的天、地则形成一个概念,此概念相当于现今的自然。从《易传》中对“天地”一词的运用来看,天地具有如下几种重要性质: 第一,天地是与人相对的。《系辞下传》云:“《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地道焉,有人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3]157,朱熹对这句话有个解释:“三画已具三才,重之故六,而以上二爻为天,中二爻为人,下二爻为地。”[3]157,这话清楚地将人与天、地区分开来了,人处于天地之间。天、地、人是为三才,即构成宇宙的三种材料,实际上也可以分为两种,天地合为一种,人为一种。这种区分,与现代的狭义的自然观,将自然与人对立并区分开来,很一致。 第二,天地广大悉备。《系辞上传》云:“广大配天地”[3]140;《序卦传》云“盈天地之间,唯万物”[3]165。《中庸》认为天地无穷地大,它说:“今夫天,斯昭昭之多;及其无穷也,日月星辰系焉,万物覆焉。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广厚,载华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泄,万物载焉。”[4]55 第三,天地是万物的母体。说是母体,一是生万物。《系辞下传》云:“天地之大德曰生”[3]150。另,《序卦传》云:“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3]165。二是养万物。颐卦《彖传》云:“天地养万物。”[3]74。这种理解与当今的自然概念亦是一致的。 “天地大德曰生”,这“生”的概念,包含生命与生态两个方面的内涵。虽然《周易》将人的生命置于首要位置,但没有忽视别物的生命,而且总是将人的生命与别物的生命联系起来。它强调的生,是万物的生,而不是人这一物的生。无妄卦《象传》云:“天下雷行,物与无妄,先王以茂对时育万物。”[3]71朱熹解释此句,云:“天下雷行,震动发生,万物各正其性命,是物物而与之以无妄也。先王法此以对时育万物,因其所性而不为私焉。”[3]71“对时育万物”,按照时令培育万物,强调“时”对育万物的重要性。所谓“因其所性而不为私焉”,就是要求破除人类中心主义即“不为私”,尊重他物生存与发展的权利,即尊重“其所性”。 在中国古代哲学看来,天地不是现代自然概念所强调的“客观”的“物质”的世界,而是欣欣向荣的生命的、生态的世界。正是因为重视生命及生态,所以,天地概念没有过于强调“三才”的区分。虽然从宇宙的构成来说,有天、地、人“三才”,但从生命的意义上来说,“三才”实为一体,人这一“才”,其生来自天地;其养也来自天地。中国古代哲学的“天人合一”说,其基础其实来自这里,它的本质是生命与生态意义上的天人一体性。 重视生命以及重视生态是中国天地概念的精髓。 第四,天地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庄子》则将天地的运行规律概括成“正”,说要“乘天地之正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唯天下至诚为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