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国家商用飞机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新基金项目详细介绍.doc

2016年国家商用飞机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新基金项目详细介绍.doc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6年国家商用飞机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新基金项目详细介绍

附件1 2016年国家商用飞机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新基金项目详细介绍 一、复合材料结构制造领域 1.双侧硬模加压对零件内部压力大小及均匀性影响研究 研究目标: 针对工字型结构双侧硬模加压的热压罐工艺,采用在线监测、数值模拟等手段研究成型过程罐压-工装-零件的传压行为,揭示工艺条件、模具形式、零件尺寸等对复合材料内部压力大小及均匀性的影响规律,掌握成型过程中零件内部压力分布的主控因素及可控范围,并完成在典型构件上的验证,为该制造方案在航空复合材料构件上的应用奠定理论及技术基础。 研究内容: 1.研究热压罐成型过程中罐压-模具-复合材料压力传递行为,分析双侧硬模加压过程中预浸料铺层受压情况及其与单侧硬模打真空袋方式的异同,采用复合材料内部信息在线监测等工艺试验,研究工艺条件(温度、压力)、模具形式(模具形状、材质)、零件尺寸(厚度、变厚梯度)等因素对成型过程中压力传递、热传递及最终工艺质量的影响。 2.建立工字型结构双侧硬模加压的工艺模型和计算机模拟方法,研究传压过程及复合材料内部压力分布对工艺条件、模具形式、零件尺寸等因素的敏感性,并与工艺试验结果对比,评价模拟结果的可靠性和适用范围,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的传压效果要求,提出相应的工艺窗口,分析复合材料内部压力的可控性。 3.针对典型的工字型构件,采用所建立的数值模拟方法分析双侧硬模加压方案中工艺条件、封装方式、模具方案的合理性,并通过热压罐工艺复合材料内部压力在线测试等结果,研究理论状态与工装精度、材料厚度在可允许的最大偏差状态下的复合材料内部压力分布情况,验证受压状态与工艺规范要求的匹配性,从而评价该加压方案的适用性。 预期成果: (1)“双侧硬模加压对零件内部压力大小及均匀性影响研究”研究报告1份; (2)国家发明专利1-2项; (3)高水平学术论文2-3篇。 2.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非热压罐工艺适用性研究 研究目标: 针对连续纤维/聚苯硫醚(PPS)及聚醚醚酮(PEEK)热塑性预浸料制备的复合材料层合结构,研究热压罐工艺和逐层热压工艺中PPS及PEEK树脂浸渍与流动、纤维密实与滑移、气体运动等行为,揭示主要的缺陷类型和形成机理,对比两种工艺制备的复合材料的质量差别,掌握非热压罐工艺的质量控制方法,形成该工艺对典型热塑性复合材料体系的工艺性、可靠性的有效评价,为高性能热塑性复合材料承力构件制造技术的开发及应用奠定技术基础。 研究内容: 采用连续纤维/热塑性PPS及PEEK预浸料,建立复合材料层板逐层热压工艺装置,实现工艺压力、温度和铺叠速度的控制。 对比研究热压罐工艺和逐层热压工艺中复合材料成型过程,考察PEEK及PPS树脂、纤维、夹杂空气变化,分析工艺环境及均匀性的影响。 研究主要缺陷的形成机理及主要的工艺、材料控制因素,分析非热压罐工艺对密实程度、树脂结晶行为及缺陷的可控性。 研究不同降温工艺对PPS和PEEK基复合材料宏观机械性能的影响,建立结晶程度与性能的对应关系。 预期成果: (1)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非热压罐工艺适用性研究报告; (2)国家发明专利1-2项; (3)SCI或EI论文2-3篇。 3.碳纤维复合材料面内纤维屈曲/面外褶皱缺陷模拟及影响分析建立 7. 复合材料结构胶接表面的激光清洗与预处理技术 研究目标: 针对于目前复合材料结构胶接面处理两种方法的固有缺点,采用连续化的激光灼烧复合材料表面,通过控制激光照射功率和总照射强度来控制表面树脂的灼烧程度,在保证不破坏纤维的前提下获得更粗糙的表面积,从而可以获得合格的胶接表面,提高制造水平。 研究内容: 获取到采用激光技术处理复合材料胶接表面的核心工艺参数,如激光波长、脉冲频率、单位面积功率、累计照射强度、光斑类型等,同时与其他处理方法对比激光技术处理后的胶接强度,以确定最终的接收标准。具体内容如下: 1.激光波长、脉冲频率、单位面积功率、累计照射强度、光斑类型对处理后复合材料表面质量的影响 2.筛选激光的最佳工艺参数 3.实现全自动化激光预处理过程及相关工艺参数 4.激光表面处理后典型复材胶接试片及零件的研制 预期成果: (1)激光表面处理复合材料胶接表面的主要工艺参数; (2)激光表面处理复合材料胶接表面的工艺规范一篇; (3)国家发明专利1~2项; (4)高水平学术论文2-3篇。 轻质合金结构制造领域 8.激光增材制造构件疲劳性能基础研究 研究目标: 针对铺粉增材制造成形钛合金样件疲劳性能不稳定,呈发散趋势的问题,开展对激光增材制造结构件疲劳性能的系统研究,通过优化成形工艺参数,并采用恰当的后处理方法,达到提高构件疲劳强度及稳定性的目的。 研究内容: 针对金属(钛合金)材料设计研制出具备特征的标准疲劳试样件,进行疲劳性能的研究,通过对疲劳性能、疲劳断口、制备工艺参数、后处理工艺的系统研究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