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拓展(一切景语皆情语).pptVIP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能力拓展(一切景语皆情语)

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03教育学 张珂 能力拓展(一切景语皆情语)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少时不识月,呼做白玉盘.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疏通文意 生字词读音 遂( ) 寝( ) 藻( ) 荇( ) 断句 念/无与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重点词语 欣然:高兴地 念:思考、想到 相与:一起 遂(遂与外人间隔 ;遂至承天寺 ):于是 盖(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盖竹柏影也 ):原来 但(但闻屏障中尺一响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只、只是 参考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的夜晚,我脱了衣服准备睡觉,看见月色照进门来,很高兴地想出去走走。考虑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于是就到承天寺找张怀民。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起在院子里散步.月光照在院子里,像水一样清澈透明.竹子和松柏的倒影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哪天晚上没有月亮?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研习课文 (1)这篇文章运用了几种表达方式? 叙述、描写、抒情 (2)叙述部分交代了哪些要素? 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 地点:承天寺中庭 人物:“我”和张怀民 事情的起因:月色优美 研习课文 (3)作者是如何描绘月色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从中可看出这幅月夜图有什么特点? 你能找出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吗?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色如积水空明,比喻生动形象,如临其境皎洁、澄清、透明 (4)如何理解文中最末一句的”闲人”? 这里的闲人并不是清闲无所事事的人,它包含着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壮志难酬,一贬再贬,可见他的无奈悲凉.赏月不过是他借月抒情,自我排遣罢了. (5)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赏月的欣喜 贬谪的落寞 自我排遣的达观 课文小结 这是一篇以游记形式抒发“闲人”之“闲情”的散文小品,全文仅84字,却蕴涵深厚。夜间赏月,自然是别有一番情致,但不同的赏月者却有着不同的心理感受。本文以独到的手法表达了作者作为“闲人”独有的思想感情。文中的“闲”,决非清闲之“闲”,决非不理政事,而是作者对贬谪后担任闲职之身份的自嘲。对于一个胸怀大志却遭受打击的“闲人”来说,其抑郁和忧愤是不言而喻的。但作者并未因此而委靡,而是以乐观豁达的态度面对挫折,在美好的大自然中寄托“闲情”,因而才能在“月色人户”之时“欣然起行”,并找到志同道合的“为乐者”张怀民一同赏月。而也只有在这样的心境之中,看到的月景才能那样迷人。“空明”二字既是对如水的月光的描绘,也是这种“闲情”的写照,亦即作者旷达胸襟的体现。也正因为如此,作者才能发出“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的感叹。作者将这种超脱的情感融人记叙、描写之中,看似无情,却处处用情,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阅读此文,眼前犹如展开一幅笔墨淡雅的画卷。虽无雄阔的气势,却给人以清新、恬适的感受。 能力拓展(一切景语皆情语) 试描写这幅图. 课后作业 (1)完成训练计划27课。 (2)阅读古诗《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结合作者的身世和写作背景体会作者在诗中所抒发的情感,并用现代文进行改写。(自行查阅作者的身世和本诗的写作背景)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The End THANK YOU ! * *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出身世族地主,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文化教育,7岁知书,十多岁传文,一生文采风流。 苏轼生活的时代大兴“新法”,改革之风大盛。由于他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被调离出京。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因御史李定、何正臣等说他写诗讽刺了“新法”而被捕入狱。这就是当年有名的“乌台诗案”(乌台,指当时的御史府)。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之后他几经贬谪,直到宋徽宗接位,大赦天下,他才得到内徙的机会,但至常州便病逝了。死后谥“文忠公”。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6031115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