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实词义项推演文言实词义推演项推演.doc

文言实词义项推演文言实词义推演项推演.doc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言实词义项推演文言实词义推演文言实词义项推演文言实词义项推演

文言实词义项推演 (2010年1月版) 本文所选60个实词依据老教学大纲所列120词,删除可作虚词的“何”“若”“乃”等词,以及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中出现次数偏多(一般在150次以上,如“王”出现了300次。这样的词自然应该烂熟于胸)或偏少(一般在10次以下,如“贼”只出现了1次。此依据为王力先生选定《古代汉语》常用词的标准)的实词。还剔除了2002年以来高考试卷中全国Ⅰ、Ⅱ、Ⅲ、Ⅳ卷已经考过的实词(经统计2002年以来全国各省市高考语文试卷发现,没有一个省市重考过去已经考过的实词)。 所列义项一般为常见用法,选例一般采用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原语原句,部分来自初中语文课本或常见诗词。选例并非尽举,一个义项一般3-5例,同一篇目的一般只选一例。 推演过程一般是从本义到原义,再到引申义,最后是比喻义,从形象到抽象。而语境义却是历年高考考查最多的内容,所以,推演的最终目的是让同学们学习一种掌握实词义项的方法。 据统计,2002年以来全国各省市高考试卷共考到350个实词,只有52个出现在大纲所列范围内,全国卷只出现8个!所以,学习文言实词的最好方法是在熟读课本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推断。 001爱 爱,本义为“喜爱、喜欢”,如“父母之爱子也,则为之计深远”(《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韩愈《师说》)“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殷,忧之太勤。”(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虽曰爱之,其实害之。”(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少无适欲韵,性本爱丘山。”(陶渊明《归园田居》)“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柳宗元《愚溪诗序》) 喜欢得过分了,就可能先是“疼爱”,如“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再是“宠爱”,如“臣衰,窃爱怜之。”(《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进而“溺爱”,如“舅姑爱其子,不能御。”(李朝威《柳毅传》) 招人喜爱自然是因为本身“可爱”,如“三五之夜……珊珊可爱。”(归有光《项脊轩志》) 由“亲爱”推出名词“亲爱的、心爱的”,如“寡人之爱弟。”(李朝威《柳毅传》)“昨下第,闲驱泾水之涘,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风鬟雨鬓,所不忍视。”(李朝威《柳毅传》) 由本义也可推出“喜好”,如“晋陶渊明独爱菊。”(刘禹锡《爱莲说》)“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杜牧《阿房宫赋》) 因为“喜欢、喜爱”,所以有“吝惜、舍不得”的之义,如“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贾谊《过秦论》)“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用作褒义词,也可以说“爱惜”,如“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苏洵《六国论》) “舍不得”自然就会“喜欢”并加以“爱护”,如“吴广素爱人。”(司马迁《陈涉世家》)“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贾谊《过秦论》)“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杜牧《阿房宫赋》)“土于盆而养之,蟹白栗黄,备极护爱。”(蒲松龄《促织》) 由“舍不得”还可以引出“贪”的义项,如“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平矣。”《宋史·岳飞传》 “爱”字还通“薆”,作“隐藏”讲,如“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诗经·邶风·静女》) 002安 安,会意字,女人在家里,故其本义为“安全、安定”,如“然后得一夕安寝。”(苏洵《六国论》)“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魏徴《谏太宗十思疏》)“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魏徴《谏太宗十思疏》)“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魏徴《谏太宗十思疏》) 有时候用于使动,意为“使安定”,如“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魏徴《谏太宗十思疏》)“又何以蕃吾生安吾性耶?”(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由此也可引申为“镇定”,如“毅良久稍安,乃获自定。”(李朝威《柳毅传》) “安全”了就会感到“安逸、舒服”,如“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由“使安定”又可推出“安慰”,如“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孔雀东南飞(并序)》)当然,这里的“安慰”是动词用作名词,意为“安慰的物品”。 “安”也作疑问代词,相当于“怎么”,如“安与项伯有故。”(司马迁《鸿门宴》)“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张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xiongxchunj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