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语句的断读和翻译文言语的断读和翻译文言语句的断读和翻译文言语句的断读和翻译.ppt

文言语句的断读和翻译文言语的断读和翻译文言语句的断读和翻译文言语句的断读和翻译.ppt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言语句的断读和翻译文言语的断读和翻译文言语句的断读和翻译文言语句的断读和翻译

文言语句的断读和翻译 知识模块融合 一、文言语句的断读规律 1、按词语断 如:“寒暑/易节,始一/过焉”,“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2、主谓之间断 如“上/使外将兵”,“内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3、按结构关系断 文言语句中有假设和承接关系,可根据其关系,人中分开。如“战/必胜矣”假设关系,“如果打仗,一定胜利”。“辍耕/之垄上”,“辍”和“之”是两个动词,句中有承接关系。 二、文言语句的基本句式和译法 1、判断句 表示主谓和谓语之间的关系,翻译时要加是“是”。常见的判断句式有: (1)“……者,……也”例:“陈胜者,阳城人也。” (2)“……者,……”例:“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3)“……,……也”例:“夫战,勇气也。” (4)“……,……者也”例“莲,花这君子者也。” 此外,还有“为”、“则”、“乃”、“皆”等表示判断。 2、被动句 主语不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的主动者,施事者,而是动作的被动者,受事者,这样的句子叫被动句。文言文中的“于”、“为”做介词时,有被的意思,表被动,翻译时要体现出被动的含义。 例: (1)、“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中的“为”。 (2)、“则人之食于虎,无怪矣。”中的“于”。 3、倒装句 文言文中为了强调或出于某种习惯,有些句子成分倒置了,或提前,或拖后,我们称这为倒装句,翻译时一般要把倒装句的部分还原到句子原来的位置。常见的倒装句有: (1)宾语前置 例如: ①“孔子云:何陋之有?” ②宋何罪之有?” ③“无斯人,吾谁与归?” (2)、定语后置 定语是修饰或限制名词的,通常用在主语或宾语这前,但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语,或者为了使语句流畅顺口,把定语放在主语或宾语之后,形成定语后置。译句的时候,应把定语放在名词之前。例如: 其两膝相比者,名隐卷底衣褶中。 马之千里者。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 (3)状语后置。例如: 战地长勺。 投以骨 (4)省略句。文言文中在不影响语意表达的前提下,经经常省略有些成分。在译句的时候,要将省略的部分补充出来。 省主语:(他们)见渔人,乃大惊,(他们)问所从来,(渔人)具答这。 省谓语: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省宾语:扶苏以数谏故,上使(之,指公子扶苏)外将兵。 省量词:撤屏视这,一(个)人、一(张)桌、一(把)椅、一(把)扇、一(块)抚尺而已。 能力模块突破 一、文言文语句翻译的方法 1、留 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职称、器具等,可照录不翻译,例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2、补 在翻译文言文时应补出省略成分,例如:帝感其诚。这是个表被动的省略句,在动词“感”后省略了介词“于”,相当于“被”,译时补出。 3、删 删去不译的词,例如(1)夫战,勇气也。“夫”发语词,翻译时应删去。(2)、久之,目似瞑。 4、换 翻译时把古词换成现代词。例如 (1)、岁赋其二。“岁”应该换成“年”。 (2)、吾与汝毕力平险。“汝”应换成“你”。 5、调 在翻译时,有些句子(谓语前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介宾结构后置)的词序需要调整。例如“甚矣,汝之不惠!”可调换成“汝之不惠甚矣”。 6、选用恰当的词义翻译。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现象常见,因此选用恰当的词义进行翻译,对正确翻译句子十分重要。 7、译 译出实词,虚词,活用的词和通假字,例如:“火齐这所及也”中的“齐”同“剂”,在翻译时必须译出。 8、固 固定格式的固定译法,例如:“得无……乎?”译为“恐怕……吧”、“莫非……吧”。“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9、意 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等意义,直译会不明确,应用意译。例如:“明察秋毫”直译:“能看清楚秋天里野兽的毫毛”意译“能看清楚很细小的东西”。 文言文翻译应该遵循的原则 翻译文言文的三个基本原则是“信”、“达”、“雅”。 (1)“信”的要求要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用现代汉语字字落实,句句落实直译出来。不可随意增减内容。 (2)“达”的要求是翻译出的现代文表意要明确,语言要通畅,语气不走样。 (3)“雅”的要求是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这是文言文译成现代汉语的最高要求。 三、文言文语句翻译的步骤 (1)、先将古今汉语语义基本一致的地方抄写下来,将比较容易理解的内容对译出来,然后将现代汉语无法对译或不需翻译的地方删去,以便将完全不懂的地方突现出来。 (2)、将不懂的词语放到原句中去揣测,大致推断出它的意思。 (3)、找出语句中的关键词语,明确其含义,把握其句式运用的修辞格。 (4)、统一整理答案,注意前后协调和语句通顺流畅。 (5)、按照翻译的要求,写出译文。 (6)、将译文放到

文档评论(0)

cxiongxchunj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