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叶灵凤的望远镜.doc
叶灵凤的望远镜
——从意象的角度解读叶灵凤短篇小说
06汉语言文学 伍茂源
叶灵凤的小说长期以唯美主义和颓废主义的性爱小说定论,对叶灵凤小说的评价也多集中于他1932年以前的作品,因此自鲁迅以来,人们对叶灵凤小说的评价一直存在不全面的地方。事实上,读者群一直在忽略叶灵凤小说的一大重要特点,即意象的运用。不少文艺评论在提到叶灵凤作品的意象时,往往只说“文章中××是一个意象”,而不对其作出进一步的思考。因此,本文将从意象的角度,重新探讨叶灵凤的短篇小说作品。
为了研究方便,本文将叶灵凤的短篇小说分为前后期,以1932年12月,叶灵凤发表小说《紫丁香》为界。
一 叶灵凤小说意象的特点
(一)以审美意象为创作媒介,构架全篇
意象在文学作品中有两种存在形态,一种是表现审美理想不够充分的普通观念意象,一种是表现审美理想充分的审美意象。两种意象都在叶灵凤的小说中得到了普遍运用,而审美意象常常成为其小说的突破口和凝聚点,并以此构架全篇。运用方式也多种多样。
1.以意象为题目,统领全篇
叶灵凤的小说常常出现题目与情节无直接关联的情况。如《女娲氏之余孽》,文章明确提到“娲皇”的只有一句,《明天》通篇是在写今夜之事,《流行性感冒》仅在文尾略有涉及。而叶灵凤正是用这种简单的意象作为文眼来完成全篇的。
《女娲氏之余孽》用“天破”这个意象,来隐喻了充满矛盾的“世纪婚外恋”,暗示礼教维系的旧家庭已经开始破裂,而且“任是娲皇再世,炼就了几万方的五采神石,只恐怕回天乏术,终无力补救了佛救人,佛竟也是的任是娲皇再世,炼就了几万方的五采神石,只恐怕回天乏术,终无力补救了不欲与她丈夫分离众人反要责我的无耻犹疑寡断干涉在被几千年传统势力积成的缚束下,在一点真情被假面重重的礼教斩割得的无余中,人心里终不敢迸出这一缕真灵!雪严君雪严君雪严被梦儿迷住了颓然的说完了,什么都完了,一切的梦都完了“我”生了病但只让紫丁香一个人知晓,以及紫丁香反复劝“我”不要想跑了的妻等等细节,表明作者在力图为“我”与“紫丁香”的爱情排它,努力让情感只牵涉到两个人。这其实是爱情的原初状态,是对都市人际关系的一种反抗:都市的人际网络错综复杂,只有生病这一刻才可能实现两个人这种一对一的最简单的关系。这种简单,其实就是紫丁香这个意象想暗示的,因为紫丁香静穆、安宁、纯洁。再者,紫丁香象征着初恋,暗示着“我”之前与妻的那段关系不算真正的爱情,而与“紫丁香”的这种简单安定的情才算是爱。所以紫丁香这个意象,又表达了妄图摆脱都市“流行病”追求真爱的向往。
《燕子姑娘》
如果将形容燕子姑娘外表的词 ——“小脸”“小嘴”“棕黑的眼珠子”“黑绒的上身”“颔下的一团红颜”等等,作一个大致的归纳,便会发现这些形象组合起来类似一只柔弱燕子。事实上,文章正是打算用燕子这一意象来对主人公进行特写。(但小说的男主人公并不是“我”,而是燕子姑娘口中的“他”)燕子姑娘说“跟着他,像春天一样,我度着燕子的生活。”其实那个“他”何尝又不是一只燕子,“受了旁人的骗,再回到我这里。忘记了旁人的骗,又走到旁人那里。”这来来回回的“走”,正如燕子随季节的迁徙。男女主人公在一起的时候,便是“春天”,分开的时候,依然相信“春天”的到来。小说借燕子刻画了这样一类分合频繁的都市“燕子男女”,也暴露了这样一种“有用就要,无用摇头”的病态恋爱,同时又寄托着摆脱漂泊和寂寞的都市人的渴望。
3.《流行性感冒》
小说用流行感冒来象征带有病态思想的恋爱在都市里的蔓延,抛出了两大流行感冒式的观点:“因为爱她,所以极希望她和另一个男子结婚”“将最喜爱的东西送给最不喜爱的人”,而这两个观点的拥有者“我”和“蓁子”最后走到一起,这不能不说是流行感冒的再一次流行(之前“我”与蓁子各自有段不正常的恋爱)。可见这种爱情模式在当时十分普遍,就跟流感一样蔓延。然而流感是不受欢迎的,因此作者借“我”的思想向全社会的男女呼吁:应该去“买一份安替林的发汗剂”。
4.《丽丽斯》
丽丽斯是来源于中东传说的一个人物,因为不肯顺从亚当却跟撒旦结合而被《圣经》抹杀。小说显然只截取了丽丽斯不肯顺从亚当的一面,说她“不曾沾染人世的罪恶”“纯洁”,因此一直“孤独”地“流浪”。小说把丽丽斯塑造成一个无束缚无依附的意象,用来象征女性自由独立的一面。它既带有精神恋爱的倾向(所以女主角要说“认识我,要使你痛苦的”),又反应了一种女权思想。把丽丽斯的意象放入文本,会发现其还有更深层的现实含义。丽丽斯摆脱的是男性的主宰,而文中女主角还渴望摆脱都市,她已经深深意识到,都市已经给她种下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