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于网络环境下语文创新思维培养的策略研究.doc
基于网络环境下语文创新思维培养的策略研究
作者:黄晖
广东省广州市东山区东风东路小学
电话:02087338122
hh@
创造性是人类独有的心理特性是现代人的最重要的心理素质。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已成为当今教育所追求的重要目标。时代迫切需要创新型的人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实现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和全新的、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方式,从而彻底改革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育本质,达到培养大批具有21世纪能力素质的人才(即创新人才)的目的。下面就结合我身边的教育教学,谈谈如何渗透和实施J.S.Bruner,1946)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语言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过程的积极参与者。记得华师大李克东教授也曾在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中提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是要让学生学会进行数字化的学习,包括学习活动是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中实施,学习内容是经过数字化处理并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学习知识是经过学习者利用信息工具进行重构和创造。
(二)何克抗教授的创造性思维论
何克抗教授的专著《创造性思维理论——DC模型的建构与论证》提供了一种有关创造性培养的描述性理论。
环节1:重视发散思维的培养
环节2:重视直觉思维的培养
环节3:重视形象思维的培养
环节4:重视逻辑思维的培养
环节5:重视辨证思维的培养
二、研究的现实基础——网络环境
网络环境为创造性思维培养提供了现实基础,网络环境下现代语文课堂学习具备以下特征:
网络环境下的语文学习,是以网络技术为基础的学习方式,同时也是基于网络的构建语文的活动过程,是网络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具体形式。由于网络能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有利于情境创设;能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行协商会话、协作学习;能按超文本、超链接方式组织管理学科知识和各种教学信息,这有利于大量知识的获取与保持。
目前,在Internet上组织建构的知识库、信息库浩如烟海,并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信息资源,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现、主动探索,还有利于发展联想思维和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因而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即促进学生关于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是非常有利的,是传统教学手段和其他学习环境无法比拟的。
而“情境创设”、“协商会话”和“信息提供”正是网络技术所能给探究学习提供的优势:绘声绘色的网页,丰富多彩的内容,给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聊天室的实时,BBS的互动,又为学生提供了多样的学习方式;思维的碰撞,到位的实践,更给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网络为信息处理能力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能力提供了可能。为创造性思维培养提供了现实基础。 笔者以为,创造性思维表现在用辨证思维研究新问题。具体而言,如果没有主动的参与、自主的探索,独立的思考,就不可能有思维激烈的碰撞而迸发智慧的火花,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就得不到真正的砥砺与提高。
基于网络的语文创造性的学习,就是使学生在自主的探究过程中,通过积极的思维,对语文的现象、规律提出独到的见解,自我感悟,进入语文思考的王国和语文创造的境界。
三、研究对象与师生角色的要求
(一)研究对象
一至三年级的学生
(二)师生角色的转变
1、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是语文探究学习的引导者与合作者,起组织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发挥在情境创设、信息资源提供、合作学习的组织和研究性学习的指导以及自主学习策略设计等方面(而不是板书、讲授和满堂灌)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和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二者并不矛盾,们完全可以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统一起来。
网络资源/资源共享/创作工具
四、实施策略 依据创新思维的特点与意义建构的学习理论,教学时可采取以下策略:
(一)开放性学习策略
开放性一方面是指学生所学内容的开放性,它不局限于课本,而是去面对真实的问题情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利用各种网络信息资源与人力资源使自身的实践能力得到锻炼。
也就是说,网络环境支持开放性的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路径。
1、学习内容的开放性
(1)利用网络环境创建虚拟课堂,丰富学习内容的内涵和扩展学习内容的外延。网络能够模拟实际难以做到或根本不能做到的现象、事物和规律。网络环境中大量使用虚拟现实技术,提供虚拟现实,使学习者身临其境,强烈感知并动手操作虚拟现实中的各种对象,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
比如在教学《校园的早晨》中,有别于传统课堂的一问一答,教师并不加以详细讲解,寻找相关的素材放在资源库,利用网络环境创建虚拟课堂,让学生描述在网络上所观察的公园早晨,晨雾弥漫、鸟鸣啾啾、喧闹的繁华路口马达声声、红艳的木棉迎风怒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