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聚落地理(人文地学-西北大学,赵荣、李连璞)第十章 聚落地理(人文地理学-西北大学,赵荣、李连璞)第十章 聚落地理(人文地理学-西北大学,赵荣、李连璞)第十章 聚落地理(人文地理学-西北大学,赵荣、李连璞).ppt

第十章 聚落地理(人文地学-西北大学,赵荣、李连璞)第十章 聚落地理(人文地理学-西北大学,赵荣、李连璞)第十章 聚落地理(人文地理学-西北大学,赵荣、李连璞)第十章 聚落地理(人文地理学-西北大学,赵荣、李连璞).ppt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章 聚落地理 聚 落 城 市 集镇与乡村 第一节 聚 落 聚落是指人类各种形式的居住场所,在地图 上常被称为居民点。聚落不仅是房屋的集合体, 还包括与居住地直接相关的其他生活设施和生产 设施。 (一) 起源与发展 (二) 城镇标准 起源与发展 西方城市的发展 中国城市的发展 村落的发展 西方城市的发展始于希腊。 罗马时代,城市获得更大发展。 在罗马时代,城市发展方面的重要进展是通过罗马控制 区的扩大,把城市带到欧洲的广大地区。 1. 原始的居住地 2. 古代村落 3. 城市兴起后农村聚落的发展 4. 现代村落的发展 中国城市的发展 1. 古代城市发展 秦统一后的首都咸阳、汉长安城、唐长安城、宋开封城、杭州城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城市内部功能已相当齐全。 元、明、清三朝,全国最大的城市是北京,它代表了我国封建礼制的典型,城为内外城。 2. 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的发展 第一阶段是初期发展阶段。1949年后,经过三年经济恢复,从1952年到1960年经过第一个五年计划与经济大发展,城市和建制镇分别从1951年的157个和1 896个增加到1960年的197个(城市数)和1961年的4 429个(建制镇数)。 第二阶段是1961年至1977年。这段时期由于经济困难和“文化大革命”的影响,经济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状态,对城市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 第三阶段是从1978年到1998年,这是我国改革开放时期,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城市的发展速度也是空前的。 城镇标准 世界各国关于城镇标准的规定 我国城镇建制的设置 聚落体系 世界各国关于城镇标准的规定 由于各国生产力水平、人口数量和密度不同,划 分标准也很不一致。 1. 按居民点达到一定的人口数作为城镇的标准 2. 规定各级行政中心为城镇 3. 规定首都或几个居民点为城镇,其余为乡村 4. 按居民点的人口数量以及非农业人口比例规定 城镇标准  5. 按居民点人口数量及职业构成规定城镇标准 1.城市 根据我国规定,凡具备以下两条标准之一时,均可设市: (1)聚居人口10万以上的城镇; (2)聚居人口不足10万,但是省级国家机关所在地,或是重要工矿基地,或是规模较大的物质集散地,或是边疆区的重要城镇,并且确实有必要由省、自治区领导的,可设市的建制。   2.镇 1984年11月,国家民政部对原建制镇标准做了调整,新的建制标准规定: (1)凡县级地方国家机关所在地,均应设置镇的建制; (2)总人口在2万以上的乡,乡政府所在地非农业人口和自理口粮到集镇落户、务工、经商、办服务行业的人口合计超过2 000人的,可以建镇; (3)少数民族地区、人口稀少的边远地区和山区,可以比照第二条适当放宽; (4)小型矿区、物资集散地、风景旅游区、边境商埠口岸等地,非农业人口和自理口粮人口两项总数虽不足2 000人,如确有必要,也可设置镇的建制。 聚落体系 1. 城市体系 2. 城市体系的等级规律 (1)等级规模法则 (2)首位城市法则 (3)农村聚落法则 第二节 城 市 城市区位与环境的关系 城市与自然环境 城市地域结构发展动力及其模式 城市景观与感知 城市区位与环境的关系 (一) 从防卫出发而选择的区位 (二) 城市区位与交通的关系 1. 在利用河流方面 2. 在利用海洋方面作为防卫的有利条件有半岛、岛 与内港 3. 制高点和隘口 1. 城市与水运的关系 2. 城市与陆运的关系 3. 海上交通与城市的关系 城市与自然环境 地质环境与城市 地形与城市 气候与城市 水资源与城市 城市的生物环境 地质条件特别突出的是地震,这是对城市造成巨大灾害的一种力量。 它的特点一是力量大,二是突发性。 城市的建设与所在地的地形条件关系十分密切,一般来说, 平坦而地势稍高的地形是比较理想的。 气候与城市关系很大,如多雨地区要考虑防洪与排水,寒冷地区 要注意取暖、防冻。特别突出的要注意城市本身所带来的严重气候 影响问题:热岛效应与排水。 城市一方面需要大量供水,另一方面又要大量排水,特别是排除污水, 污水如不加处理也会给下游城市及周围地区带来严重问题。 创造优美的文化景观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xiongxchunj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