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台湾当代文学的海洋书写
台灣當代文學中的海洋書寫 台灣首府大學通識中心 李京珮 大綱 一、由空間與意向的具體概念,思考如何建立海洋書寫的義界 二、以當代文本為主,分析海洋書寫的特質 三、海洋書寫的藝術價值與未來發展方向 海洋文學 海洋文學:以海洋為主題之文學創作 學者葉連鵬認為: 廣義的定義:舉凡以海洋景觀或海洋生物,抑或在海上活動的人為描寫對象的文學作品,都可以稱之為海洋文學。 狹義的定義:除了以上所述外,更要求海洋文學作品必須深刻展現海洋的精神,以及人與海洋生息與共的互動關係。 學者葉連鵬論述台灣海洋書寫發展概況,歸結其發展歷程: 台灣開始有書面文學之後,海也就順理成章的成為詩人作家們的描寫對象。 清代的記遊文學中,就有很多作品提到海,例如郁永河《裨海紀遊》。學者陳啟佑在〈台灣海洋詩初探〉一文裡,列出古典詩中七項海洋詩的主題,分別是:無限、渺小、虛無、動盪、戰爭、國仇、鄉愁、興亡。1970年代是台灣海洋文學開始發展地較具規模的年代,首先是海軍在1970年代開辦「海軍文藝金錨獎」,為海洋文學的創作提供一個很好的誘因。 1975年10月,朱學恕等人在左營成立了「大海洋詩社」,並創辦《大海洋詩刊》。1970年代也是戰後台灣漁民文學(海洋文學的次文類)開始發展的年代,隨著鄉土文學的興起,本省作家也開始投入海洋文學的創作。 1980年代對台灣當代海洋文學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市面上開始出現海洋文學選集。1990年代海洋文學快速發展,海洋文學已經呈現欣欣向榮的發展狀態。 海洋文學中的次文類:漁民文學 漁民文學有幾種重要主題: ◎為生活與愛出海:出海工作的原因 ◎看海的日子:漁民經濟問題 ◎漁民的船上生活:空間狹窄、出海時間長 ◎漁民的岸上生活:酒與色 ◎討海人的性格 ◎漁民的信仰 出處:聯合文學2011年10月號 葉連鵬〈討海 人求「生」記:台灣漁民文學速寫〉 漁民文學的藝術特色: ◎寫實傾向強烈 ◎作家個人的背景與漁民有關 ◎ 對白中時常夾雜方言 出處:聯合文學2011年10月號 葉連鵬 〈討海人求「生」記:台灣漁民文學速寫〉 海洋文學 重要作家: 1970年代:王拓(小說)、東年(小說) 1980年代:汪啟疆(詩)、朱學恕(詩)、呂則之(小說) 1990年代:廖鴻基(散文、小說)、夏曼藍波安(散文、小說) 海洋文學 台灣及其所屬島嶼四面環海,照理說與海洋有關的作品應該也很多,值得去吾人發掘、去創造;並透過這些文藝,引導國人從小培養對海洋的興趣,進而開發海洋、保護海洋。 近人廖鴻基先生曾經從事捕魚工作,後來投入文學創作,他就他的生活體驗以及在海上的觀察,寫成《討海人》、〈丁挽〉…等作品,生動地刻畫出魚兒鶼鰈情深,至死不渝的性情,受到文壇肯定;其他如夏曼?藍波安的《冷海情深》透露了與大海相濡以沫、渾然一體的情感。劉克襄《自然旅情》、黃春明《看海的日子》、王拓《金水嬸》、東年《失蹤的太平洋三號》以及杜披雲《風雨海上人》等皆是各有特色的臺灣海洋文學佳作。 ? (以上參考國立海洋大學海洋教育網 ) 83/04acculturate/acculturate02.php 台灣當代散文的海洋書寫 廖鴻基寫作風格與特色 廖鴻基,一九五七年生,台灣花蓮人,花蓮高中畢業。曾經做過水泥公司採購員,也曾經到印尼養蝦。廖鴻基三十五歲那年,不顧親友的異樣眼光,成為職業討海人,並且開始寫作。39歲時他籌組「台灣尋鯨小組」,在台灣東部海域從事鯨類海上調查,小組裡其他成員包括漁民、影像工作者和文字工作者。41歲時,他發起「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擔任創會董事長,從事關懷台灣海洋環境、生態和文化等工作。生長在靠海的花蓮,捕魚是廖鴻基的職業,海洋是廖鴻基安身立命的天地,海洋既是他生命中不可脫溢而出的軌道,也是他創作的源頭。多年討海人的生涯,廖鴻基和海洋的關係,已經從漁夫的身分變成朋友。他的作品從描寫魚和人之間的互動關係作為出發點,進而發展出屬於自己和海洋的語言對話,他以豐富的海洋經驗和細膩敏銳的觀察,實地用文字和影像來為海洋作紀錄。他曾經獲得時報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賴合文學獎等重要獎項。代表作有《討海人》、《鯨生鯨世》、《來自深海》等。 參考「作家身影」.tw/ajax/recommend/Literator_content.aspx?id=67 廖鴻基的作品 《鯨生鯨世》裡的鯨豚 瓶鼻海豚 弗氏海豚 虎鯨 《海洋遊俠》裡的鯨豚 墾丁國家公園委託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執行(2000年) 調查、記錄與書寫 紀錄片與海洋文學的對話 夏曼藍波安(施努來)與他的蘭嶼: 《蘭嶼觀點》與《野性蘭嶼》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