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章非营利组织与企业的关系
~第四章~ 非營利組織與企業的關係 導 言 企業部門在運作的過程中所消耗的有形與無形資本,以及其所獲得的利潤,並非單單只是來自企業部門營運的結果,也包括來自於社會大眾及企業部門所處的環境文化、社會政治等因素的互動。是故,企業部門的發展與整體環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另一方面,企業部門也是非營利組織主要的資源提供者。對非營利組織而言,過去企業部門參與公益活動只是純粹扮演金錢或物資的贊助角色,對於公益活動的實質內容鮮少深入關切或參與討論。受到外在環境改變,以及企業理念也以經濟利益為前提,逐漸轉變為必須擔負起社會責任,以自身的力量或透過和政府部門、非營利組織的合作,積極主動的參與公益活動。 導 言 基於上述,企業部門積極贊助、參與各項公益活動,不僅是履行社會責任的主要途徑,同時也逐漸成為企業組織行銷的新利器,進而強化了企業組織的形象,也為其營運帶來更大的助益。 本章首先說明非營利組織與企業部門互動的動機;並以企業部門的慈善行為模式為分析主軸;其次說明企業部門之責任類型,以及企業部門的慈善模式;接著說明非營利組織與企業部門相互支援的具體作法。 第一節 非營利組織與企業部門互動的動機 非營利組織與企業部門相同之處在於,皆是人與資金的結合以達成其目的。而由於非營利組織的資源絕大多數是取決於社會大眾,且又享受稅法上之優惠,所以必須更加妥善運用資源,以增進公共利益;企業部門則以自身利潤的提升作為組織的最終目標;是故,二者的組織使命與目標幾乎是背道而馳,且大相逕庭的。 然而,非營利組織究竟要如何與使命背道而馳的企業部門互動,甚至,多數非營利組織在與企業部門互動時,可能會產生自身「公益使命」與營利組織「市場取向」之間發生衝突與矛盾之情事。是以,即使非營利組織採行企業化的經營管理方式,也必須是建立在非營利組織的使命之上。基於此,非營利組織與企業部門的互動動機為何,則將在以下探討之。 非營利組織之動機 資源的獲得:非營利組織在社會捐贈這塊財源收入而言,不甚穩定,所以非營利組織試圖與企業部門合作,以獲取資源。非營利組織除了可獲得有形的實質經濟贊助之外,還可以從中學習企業部門的經營精神與技術。 組織理念與服務倡導:非營利組織藉由與企業部門之合作,將自身的理念與服務宣傳出去,這有助於非營利組織對外建立良好形象之功能,同時也可以宣導告知有服務需求者,可以向非營利組織求助;或者是招攬有意願與熱忱來組織服務的志工,提供非營利組織協助。 感化企業之責:非營利組織希望透過彼此合作互動的機會,讓企業部門感受到非營利組織的使命與理想,進而願意負起社會責任,為社會整體貢獻出更大的心力。 非營利組織之動機 非營利組織與企業部門合作的動機,除了為獲得實質的經濟支援之外,無形的技術與人力之輔佐,也是一項額外的附加價值。更深層次地來說,非營利組織希冀透過與企業部門的合作,將其理念宣導給企業部門與社會大眾知悉,讓企業部門願意負起社會責任。 事實上,由於國內外環境競爭日趨激烈,企業部門留給公益慈善的經費是相當有限的,所以企業部門會以集中關心少數社會議題的作法來作為公益贊助的思考。是故,對非營利組織來說,其所提出的議題性質是否足以吸引企業部門之關注,將是日後雙方是否能進一步共同合作的重要關鍵;當然,此合作的前提是建立在不違背非營利組織既有的使命之上。 企業部門之動機 學者Marx之看法 學者Burlingame Frishkoff之看法 學者Marx之看法 關於企業部門願意參與慈善行為動機之研究,在美國,學者Marx (1998)針對美國226家企業部門的管理階層進行郵寄問卷調查中,針對企業部門從事公益行為之目標價值進行重要性排序調查,如下表4-1所示: 表4-1 企業部門從事公益行為時,目標價值之排序 學者Marx之看法 Marx (1998)將企業部門參與慈善行為之動機分成十四類目的;由表4-1的統計數字與目標排序看來,可以發現,在過去傳統社會中,企業的經營者對於所謂的「社會責任」似乎並沒有很明確的概念,大多還是以賺取公司利潤為首要目的。 近日,企業經營者有感於其在國內社會角色,甚至對於國際事務之影響日趨重要,便逐漸發展成以「取之社會,用之社會」的觀念來做一些公益慈善的活動,以回饋社會。 學者Burlingame amp; Frishkoff之看法 由「企業贊助公益事業動機」的角度,提出「企業公益贊助的架構光譜」,從中可以看到企業參與公益活動的理念。在光譜中,最左邊的是「利他主義」(altruism),係指一種完全以社會需求作為公益參與的考量;最右邊則是「善盡管家職責」(stewardship),完全是以商業取向作為依據。而介於中間從左而右依序為「分享利潤」(hared benefits)、「長期利益」(enlightened self-interest)、「慈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企业工会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docx VIP
- 细说通电直导线附近的场摘要:一无限长通电直导线,周围没有电场.DOC
- 昆山联江发纸业有限公司扩建项目.pdf
-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引线键合模型 wire bonding model based on bp neural network.pdf VIP
- 透过“人车家”战略,看小米加码大家电对白电行业影响几何.pdf VIP
- 华师大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1-4章化学模块练习(含答案).doc VIP
- 绘本《小鹿历险记》.ppt VIP
- 八年级地理中国海洋资源.ppt VIP
- 纪念与象征——空间中的实体艺术.pptx VIP
- rca医疗案例分析ppt.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