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5.2.3《长亭送别》共1课时学案(苏教版必修5)
教学目标:
1.继续积累文言诗词和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研读课文内容,把握元杂剧的体例特点和作者的创作技巧。
3.深度研究,把握本文的构思特点和刻画人物的手法,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
1.继续积累文言诗词和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研读课文内容,把握元杂剧的体例特点。
3.深度研究,把握本文的构思特点和刻画人物的手法,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深度研究,把握本文的构思特点和刻画人物的手法,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案
1、字音
筵( )席?? 余荫( )?? 蹙( )愁眉?? 经忏( )?? 杯盘狼藉( )
保揣( )身体??憔悴( ) 暮霭( )???? 胸臆( )
2、选择最恰切的词填空。
融融:形容和睦快乐的样子。溶溶:指水流盛大、月光明净洁白的样子。
⑴多年不见的老友终于想据在一起,其乐( )。(溶溶、融融)
玲玲:形容玉石碰击的声音。泠泠:形容水声清越,另外还有清凉的意思。
⑵山谷之中,泉水激石,( )作响。(玲玲、泠泠)
3、重点词语解释
⑴? 筵席: 。
⑵蹙愁眉: 。
⑶杯盘狼藉: 。
⑷金榜: 。
⑸憔悴: 。
4、选出最恰切的成语填空。
⑴2007感动中国获奖人物中,有一对( )的父子。(相敬如宾、相依为命)
⑵面对( )的现代观念,他们能从现实生活的感受出发,汲取西方艺术的精华,积极探索新的艺术语言。(光怪陆离,斑驳陆离)
⑶小王被称为“快手利嘴”,实在是( ),毫不为过。(名不虚传,名副其实)
5、《长亭送别》中曲词之美与剧作的故事之美、人物之美、意境之美的和谐统一
王实甫的戏曲语言以富于文采为特色,曲词之美,与剧作的故事之美、人物之美、意境之美和谐统一。这在《长亭送别》一折中尤为突出。
⑴.运用多种多样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人物的心理。
全折运用了比喻、夸张、用典、对比、对偶、排比、反复、叠音、设问等多种修辞方法。特别是巧用夸张,并与比喻、用典、对比等结合,因情随物而设。例如,“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夸张地表现感情折磨下的身心憔悴;“将来的酒共食,尝着似土和泥。假若便是土和泥,也有些土气息,泥滋味”,“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五岳低”都是夸张兼比喻,写离别之情,达到愁极恨绝、无以复加的地步;“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用了“红泪”和“青衫泪”两个典故,是夸张兼用典,形容伤心之至。作品中的夸张描写,大都将人物感情寄附于客观事物,借助鲜明生动的形象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⑵.融古代诗词与民间口语为一体。
作者善于化用名句中的优美成句,也擅长提炼现实生活中的白描俊语。曲词或秀丽典雅,含蓄悠长;或质朴自然,活泼爽利。既有诗词意趣,又不失元曲本色。例如,范仲淹《苏幕遮》词中“碧云天,黄叶地”是咏秋名句。王实甫易“叶”为“花”,移入【端正好】一曲,与飞雁、霜林一起,组合成一幅新的暮秋图,完全切合剧中的情景和离人的心绪。【收尾】“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句,是对李清照《武陵春》词“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意境的再创造,极其形象地传达出人物心灵所承受着的感情重压。【叨叨令】【快活三】两支曲子,出语当行,极富生活气息。【脱布衫】前两句是诗词的格调,写莺莺眼中的秋景;后两句是生动的口语,写莺莺眼中的张生。正是这萧瑟的秋色,映衬着愁苦的张生。既抒写了莺莺的情绪,也描写了张生的神态。在《长亭送别》中,这两幅笔墨,交替并用,得心应手,炉火纯青,为多侧面、多色彩地再现人物的情感节律,提供了成功的艺术手段。
6、了解作者
王实甫,名德信,字实甫。大都(北京)人,元代著名杂剧作家。所作杂剧14种,现仅存《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四丞相高会丽春堂》《吕蒙正风雪破窑记》三种。
7、元杂剧的有关常识:
(1)元杂剧是用北曲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北方,是在金院本基础上一级诸宫调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2)元杂剧作为一种新型的完整的戏剧形式,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严格的体制,形成了歌唱、说白、舞蹈等有机结合的戏曲艺术形式,并且产生了韵文和散文结合的、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
(3)在结构上,一本杂剧通常由四折组成。一折相当于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