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包弟是一只可爱
小狗包弟 巴 金 1.赁(lìn) 剖(pōu) 吠(fèi) 堕(duò) 忏(chàn)驭(yù) 撮(cuō) 揖(yī)叱(chì) 2.撕破/厮杀 堕入/坠地 绿草如茵/绿荫 作揖/编辑/通缉 修葺/毛茸茸 3.(1)其间 (2)做客 (3)实验/试验 (4)接受 (5)厌倦 4.李尧棠 《雾》 《雨》 《电》 《家》 《春》 《秋》 《随想录》 走近作者 “世纪老人”,享年101岁(1904——2005)。他被公认为20世纪不多的几位文学大师之一,他的作品代表着世纪中国现代文学与人文精神的颠峰。 巴金,原名李尧棠,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 主要作品:《灭亡》;“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寒夜》,《憩园》等。 “文革”中,巴金遭到了残酷的迫害。1978年起,在香港《大公报》连载散文《随想录》--“一部说真话的大书”。 关于“文革” 时间:1966年5月——1976年10月 现象:红卫兵,大字报,批斗会,游街示众,武斗。 作家秦牧曾这样记述“文革”期间在广州街头的所见: “人们咬着匕首,抬着尸体游行。”“一天早上,当我走回报社的时候,一路看到在树上吊尸的景象。那些尸体,大多是被打破头颅、鲜血迸流的。在一德路到人民中路短短一段路程中,我竟见到八具这样的尸体。” 行文思路 序幕:引出包弟(1)---艺术家与狗的故事 (眼前) 开端:介绍包弟(2)--------------包弟来历 发展:友爱包弟 (3-5)---------七年相处 回忆 结局:送别包弟 (6-10)------- --一朝离别 尾声:想念包弟(11-13)--------真心忏悔 (眼前) 作者情感 伤感(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欢快(与包弟亲密接触)──忧虑(不知如何安排包弟)──轻松(送走了包弟)──沉重(送走之后心不得安)──歉意(至今心不得安) 引子(艺术家和狗的故事)的作用 (1)作为引子,引出作者与小狗包弟的故事; (2)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文革时期; (3)奠定了散文的感情基调--悲伤。 文中对包弟的描写 正面描写:“它有什么要求时就立起身子,把两只前脚并在一起不停地作揖” “它不咬人,见到陌生人,在大门口吠一阵,我们一声叫唤,它就跑开” “在客厅里接待客人或者同老朋友聊天,它会进来作几个揖,讨糖果吃, 引起客人发笑” 侧面描写: 日本由起女士在两年之后仍然对包弟念念不忘 包弟守候家门,等待主人的归来 包弟是一只可爱、聪明、通人性、有情义(忠诚)的小狗 “我”为什么要舍弃包弟 (1)日本种的小狗,瑞典旧主人(里通外国嫌疑); (2)小狗包弟是一个“包袱” (“四旧”嫌疑); (3)当时人人自危,力求自保,无暇他顾(人们划清界限自保)。 包弟被送走后“我”的心情 “轻松 ——沉重—— 自责” 轻松: 包袱解除了,从红卫兵开始上街抄四旧开始,小狗包弟就成了全家人的一个包袱,使他整日生活在心惊胆战当中,害怕小狗包弟会给他们带来灾难,如今包弟送走了,没有包袱了,自然而然就轻松了。 沉重: 他想到了解剖台上的小狗包弟的惨象,进而想到为了自保,自己将相处了七年,有着深厚情谊的包弟牺牲掉,心中便产生了深深的愧疚,这种内心的煎熬使他又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自责: “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 写庭院的目的 ①整整13年过去了,作家所住的庭院也已面目全非,但那种愧疚和自责仍然没有减少一分,反而与日俱增,作者的心时时刻刻“在油锅里熬煎”(想念、熬煎); ②作者认为“这种煎熬不会终结”,除非“给自己过去十年的生活作总结,还清心灵上的债”,所以作家在76岁高龄,仍然带病书写着心中真诚的忏悔,最后辑成《随想录》一书。 ③“我仍然住在这所楼房里……竹篱笆换成了无缝的砖墙。” “哀草”“无缝的砖墙”有什么意味? 哀草:文革之后思想道德理想的荒芜,人们的迷惘,精神的苍白。 砖墙:经历了这样一场浩劫之后,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早已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