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呼吸道合胞病毒形成合胞体机制的研究进展(
呼吸道合胞病毒形成合胞体机制的研究进展(朱攀,井申荣
(昆明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云南昆明 650500)
[摘要]: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是一种引起人严重呼吸道疾病的病原体,主要感染婴幼儿、老年人以及免疫缺陷的成年人,属于副粘液病毒科肺炎病毒亚科病毒合胞体的形成是RSV感染细胞导致细胞病变的最主要特征有研究表明,RSV的受体粘合和促融合活力主要依赖两个不同的刺突结构,分别是吸附(G)糖蛋白和融合(F)糖蛋白。本文就近几年RSV病毒合胞体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关键词]: RSV,合胞体,受体,机制
中图分类号:R363.1+4
Progression on mechanism of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Syncytium Formation
ZHU pan,JING Shen-rong
(Faculty of Life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unming, 650500, China)
Abstract: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 is an important human pathogen that can cause severe and life-threatening respiratory infections in infants, the elderly, and immunocompromised adults. RSV belongs to Pneumovirus in the family Paramyxoviridae. The major cytopathic effect of RSV infection is membrane fusion-induced syncytium formation.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receptor-binding and fusion-promoting activities mainly rely on two different spike structures, There are attachment (G) glycoproteins and fusion(F) glycoproteins respectively. This paper will focus on the Progression on mechanism of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Syncytium Formation in recent years.
Key words:RSV; syncytium; mechanism;acceptor
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是一种引起人严重呼吸道疾病的病原体,主要感染婴幼儿、老年人以及免疫缺陷的成年人[1],属于副粘液病毒科肺炎病毒亚科病毒,为单股负链RNA病毒,有球状和丝状两种形态[2]病毒蛋白有10种,包括非结构蛋白NS1、NS2,核衣壳蛋白N、P、L,基质蛋白M1、M2,囊膜蛋白G,F,SH[3]。病毒合胞体的形成是RSV感染细胞致细胞病变的最主要特征RSV的受体粘合和促融合活力主要依赖两个不同的刺突结构,分别是吸附(G)糖蛋白和融合(F)糖蛋白[4]。RSV介导合胞体形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涉及多个方面,目前还没完全阐明。合胞体的形成除了病毒囊膜蛋白G、F、SH相关外,还包括靶细胞膜表面受体及胞内细胞骨架的重组等因素。
1 RSV融合(F)蛋白及其受体 F蛋白属于Ι型糖蛋白,主要介导病毒包膜与宿主细胞质膜的融合,使得病毒核酸进入细胞内。在受感染细胞表面,F蛋白还可以引起相邻细胞质膜间的融合,从而出现合胞体[5]。
RSV感染细胞,引起病毒与细胞及细胞与细胞的融合,是通过F蛋白与宿主细胞膜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从而介导合胞体的形成。这些受体包括CD46[6]、鸟苷三磷酸酶(GTPase ,RhoA)和小窝蛋白(caveolin-1)[7]等。
1.1 RSV融合(F)蛋白的结构与功能
F蛋白全长包括574个氨基酸,经酶解后分成三段,其中包括F1区(AA137-574)、裂解多肽(AA110-136)和F2区(AA1-109)[8]。F2亚单位是决定RSV感染宿主细胞特异性的唯一因素,而F1段则对F蛋白的融合活性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主要是因为F1段上的HR基序会分别和病毒包膜和靶细胞膜结合形成发夹结构,从而促进感染细胞和邻近细胞相融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