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班级常规培养的方法.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幼儿园班级常规培养的方法.doc

浅谈幼儿园班级常规培养的方法 无锡市泰伯实验幼儿园 吴文珠 内容摘要; 如何抓好班级常规,是老生常谈的问题,而班级常规的培养千头万绪,它是一门学问,需要我们深入钻研,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工程,需要长时间的训练,以下我从常规建立的方法和常规管理的方法两方面来谈谈。 关键词 幼儿园班级常规、常规的建立、常规的管理 常规就是需要经常遵守的规则和规定。幼儿园常规是指幼儿在幼儿园日常生活中所要遵守的行为规则,它是幼儿教育主要内容之一。一般地幼儿园常规教育发挥着以下三种作用:(1)帮助幼儿适应幼儿园环境;(2)帮助幼儿学习在集体中生活;(3)维持班级活动的秩序。因此一所幼儿园的常规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成长和教师组织一日活动的质量。如果常规没有建立好,幼儿将无法形成良好的习惯,教师也因在组织各环节活动中要分散精力去维持秩序而影响活动的质量。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良好的常规可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为幼儿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常规教育是幼儿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一、班级常规建立的方法 在班级常规管理中,教师要和幼儿一起制定常规,持之以恒、有所侧重地实施,并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来增强幼儿遵守常规的意识。 (一)常规制定师生共同化。 班级的管理者不只是老师,幼儿是班级中的一员,同样有班级管理的责任。幼儿参与班级管理可以让他们更加明确当前所制定的常规,能够调动幼儿遵守常规的自主性。所以,在常规建立时,教师把对幼儿的要求放在一个平等的环境中提出,并与幼儿们共同讨论、一起来制定常规,由传统的老师强制性的“要幼儿们怎么做”转化成幼儿自主地“我要怎么做”,建立平等、公正的师生关系,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幼儿实施常规的积极性。 (二)常规内容细致具体化。 根据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的年龄特点,常规的内容不能过于笼统,而应把常规具体细化到每一个执行动作。如进行课前准备时,有的老师会说:“我请小朋友坐好。”这样的话是很笼统的,教师应该把“坐好”细化到每一步,如:“小眼睛看老师,小耳朵听好话,小胸脯挺起来,小手放在大腿上。”这样更利于幼儿执行,尤其是年龄小的幼儿。 (三)常规执行每周侧重化。 常规的制定也要有先有后,如果在同一天中制定并执行多个常规,幼儿会感觉很疲惫,最终会导致一个都执行不了。所以每周的常规要有一至两个侧重点,以便幼儿更好地执行。如:第一周刚开学,主要围绕幼儿的来园时间开展常规教育;第二周则可以侧重幼儿的进餐情况开展常规活动。这样让幼儿基本掌握了一个常规后再进行另一个常规教育,能够达到较好的效果。 (四)常规实施持之以恒化。 在制定出一定的常规后,一定要提供给幼儿实践的机会,使幼儿在活动中来掌握常规,再根据幼儿的实践来修改常规,使常规真正具有科学性,并成为幼儿行为的指南。 制定的常规不能只是在制定的当天实施,而要每天进行巩固。作为教师,对制定的常规应该保持一贯性,持之以恒地实施,只有这样做,幼儿才会照章行事,便于教师更好地管理班级。 (五)常规执行激励机制化。 情感的激励能够帮助幼儿遵守班级常规,教师一个眼神、一下抚摸、一句表扬、一段谈话都是对幼儿无形的鼓励。而物质的诱惑更能激励幼儿更好地遵守常规,一个小红花、一张贴花纸,都会让幼儿爱不释手。但是教师的奖励要适度,不能吝啬自己的奖励,但同样奖励也不能过于泛滥。教师要将奖励落实到每一条常规上,而不是面面俱到。物质奖励可以采用图示图表,以便教师观察每个幼儿遵守常规的情况,也利于幼儿更好地激励自己。 二、班级常规的管理方法 (一)以积极的方式提出要求。 我们直接告诉幼儿具体如何去做和做什么,而不是告诉他不要如何做和做什么。如教师看到一幼儿在结构区将花片乱扔在地上,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对话,“××,不要乱扔花片,把花片捡起来!”如果教师采取另一种方式,比较温和但是坚决的方式,对他说:“××,这个篮子是花片的家,我们把地上的花片送回家。”如果幼儿同意的话,教师还可以和他一起收拾。 教师提出要求或发出指令可以根据不同情况有多种多样的方式。 1、指令信号 这是一种发出指令,口头直接告诉幼儿该做什么,我们把这种形式叫做指令信号。但在运用信号时要讲究方法与方式。比如我们通常不允许孩子在集体教育教学的教室里奔跑,会说:“不许跑,会撞到别人!”这些句子可能已经习以为常,但细细回味,发现命令的口吻太强烈,孩子遇到这些问题没有自己的思考,没有乐趣,只是简单地按照老师的命令极不情愿地执行,并没有内化孩子的自觉行为,只是在外界压力下暂时的被动行为,这样的常规培养并不是我们想要的。那么我们在建立这样的常规的时候,不是说,教室里不许追跑,因为追跑会怎样怎样。那我们就可以换一种说法:教室是我们做安静游戏和安静上课的地方,操场是玩追和跑等快速游戏的地方。 2、音乐信号 根据不同的活动内容选择适宜的方式,如放简单、熟悉的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