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对已有的《科学》课程应该如何分析——价值选择儿童本位
对已有的《科学》课程应该如何分析?——价值选择 儿童本位 社会本位 学科本位 国际科学课程改革的三次浪潮的启示 第一次50-60年代,作为学科知识的科学,目标是培养科学家,注重知识与过程。 第二次70-80年代,作为相关知识的科学,目标是科学素养,注重科学的应用。 第三次90年代至今,作为不完善知识的科学,缩短计划和实施课程的距离,焦点是个人、社会和文化对科学形成的影响。 对我国目前课程改革的启示 教师专业成长与知识结构变化 专家教师 经验教师 职初教师 原理知识(学科的原理、规则,一般教学法知识) 案例知识(学科教学的特殊案例、个别经验) 策略知识(运用原理于案例的策略,核心是反思) 宝安区各校值得担忧的现象: 1、重级组管理轻学科组建设 2、学科教研活动存在着“三重三轻”: 重形式轻内涵 重实践轻反思 重经验轻研究 老师们安静下来了,讨论似乎陷入了僵局。“发展能力与落实知识点”——一个严肃的话题。其实仔细想想,不难发现,当下面临的僵局,正是每位教师内心思维冲突的一种外显:对于学科和学科教学的理解。 我们又一次坐在了一起,这次的讨论以这样的话题开始,“创设怎样的情境是能够既让学生有兴趣,又能促进学生理解概念的?”经过一番问答、争论,我们最终将问题进一步聚焦于:通过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来促进学生对于物理(滑轮)概念的理解。 深入学科核心,进一步聚焦问题 “我们可以直截了当地导入新课,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滑轮,因为使用了定滑轮,能改变力的方向,方便;使用动滑轮,能省力,竖直拉,最大省力,斜着拉,也能省力,只不过省得不多”。 “强调滑轮的好处,紧扣力的大小和方向,整堂课都应围绕这个中心。” “让两个学生上台演示滑轮提升重物,其他学生观察分析两种滑轮的工作方式。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组装滑轮,探究得出结论。教师巡视,注意发掘有用的实验数据。” “情境可以是各种各样的,这也是情境啊!重要的是对情境做适当的教学加工”,小董老师似乎豁然开朗。 对情境做教学加工 整个过程中,一个人产生了一个想法,另外一个人则吸收了这一想法,接下来又有其他人对这一想法进行补充。冲突逐渐消失,碰撞之后的思维像潺潺之水流淌于其中,让我们以更具创造性的态度去探索、去选择、去弄清哪些才是必要的,将我们之间的差异引向以前从未创造过的东西。这时的集体讨论进入了一个释放智慧,更具创造性的对话阶段。这是一次美妙的集体对话。 集体对话 我们参加的珠溪中学物理组的教学研修在持续了约一个多月后告一段落。这段时间里,我们和老师们围绕《滑轮》这个教学内容,一起体验新课程标准中提及的教学情境,对“情境不是外衣,重在促进理解”有了更深一层次的理解。“原来课还可以这样上”,老师们由衷地说。 豁然开朗:情境不是外衣,重在促进理解 案例-4 该模式可简化为:“一个课例,三次讨论” ① 一个教师小组,邀请一、二位外来研究者,坐在一起学习有关文献、文件,交流分享各自体验,首先形成理念高地,然后切入一个课例,寻找差距,设计如何改进以往做法的上课计划。 ② 按改进的计划上课,同事、研究者看课,课后再坐在一起反省与实际效果的差距,修改上课计划。 ③ 按修改后的计划再上,再一次看课,接着再讨论,把整个过程写成报告,如此一学期几次,逐步建立“行动教育”的知识库。 困惑使人进步,冲突使人成熟,而成功则是在冷静沟通之后,重新又变得像个初入岗位的老师。 顾泠沅简化模式 教学设计 课堂观察 反馈会议 新一轮研究 案例-2: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 —小学数学“两位数减两位数”课例研究 为什么要让学生交流?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理解: 学生的交流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 学生的交流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 学生的交流不仅是为了教师的了解,更重要的是为了学生相互间的学习、启发和取长补短…… 在大力提倡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课程教学改革中,课堂交流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重视。但如何提高课堂交流的实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不同观念或不同阶段的教师有不同的理解,表现出不同的教学行为。 我们教研组决定围绕“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展开研究。沈老师的一堂公开课成为了我们研究的开始。 沈老师课的内容是 “两位数减两位数(100以内不退位和退位)”(是上海“一期教材”三年级第一册)。 我们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刘晓亮店长如何成为二老板特训营(第37-39期).doc
- 初三实验班选拔考试数学试题.doc
- 加工模具钢专用刀具BN-S20牌号硬质合金刀片、机夹刀片.doc
- 务川自治县2016年交通运输工作要点.doc
- 包一葡萄酒分析与检测实验室设备.doc
- 半导体激光器芯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一期).doc
- 半自动三辊闸技术说明书.doc
- 华东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格式模板.doc
- 南光村商业街消防栓及管网修复工程.doc
- 历届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试题分类汇编—光的折射.doc
- 注册验船师高频真题题库2025.docx
- 注册验船师高频题库带解析2025.docx
- 注册验船师考试必备资料2025.docx
- 注册验船师精选题库带分析2025.docx
- 注册验船师考前冲刺必刷题附答案2025.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0讲 人体的稳态与免疫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3讲 生物技术与工程(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7讲 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检测)(原卷版) .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3讲 生物技术与工程(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