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上次课的主要内容: 1.级进、复合弯曲模的结构、原理。 2. 弯曲模工作部分尺寸确定。 本次课重点: 1.减小回弹的措施有哪些? 2.弯曲件毛坯展开尺寸计算的依据是什么? 学习单元2:弯曲模设计 第五节 弯曲卸载后的回弹 塑性弯曲时伴随有弹性变形,当外载荷去除后,塑性变形保留下来,而弹性变形会完全消失,使弯曲件的形状和尺寸发生变化而与模具尺寸不一致,这种现象叫回弹。 一、回弹现象 弯曲回弹的表现形式: 1.曲率减小 2.弯曲中心角减小 学习单元2:弯曲模设计 第五节 弯曲卸载后的回弹 1.材料的力学性能 二、影响回弹的因素 越大,回弹越大。 材料的力学性能对回弹值的影响 1、3-退火软钢 2-软锰黄铜 4-经冷变形硬化的软钢 学习单元2:弯曲模设计 第五节 弯曲卸载后的回弹 2.变形程度 二、影响回弹的因素(续) 越大,回弹越大。 变形程度对弹性恢复值的影响 越大,变形区的长度越长, 回弹积累值也越大,故回弹角 3.弯曲中心角 越大。 学习单元2:弯曲模设计 第五节 弯曲卸载后的回弹 4.弯曲方式及弯曲模 二、影响回弹的因素(续) (1)在无底凹模内作自由弯曲时(图4-13),回弹最大。 (2)在有底凹模内作校正弯曲时(图4-1),回弹较小。 校正弯曲圆角部分的回弹比自由弯曲时大为减小。 校正弯曲时圆角部分的较小正回弹与直边部分负回弹的抵销 ,回弹可能出现正、零或是负三种情况。 (3)在弯曲U形件时,凸、凹模之间的间隙对回弹有较大的影响。间隙越大,回弹角也就越大,如图4-22所示。 学习单元2:弯曲模设计 第五节 弯曲卸载后的回弹 5.工件的形状 二、影响回弹的因素(续) 一般而言,弯曲件越复杂,一次弯曲成形角的数量越多,回弹量就越小。 三、回弹值的确定 方法: 先根据经验数值和简单的计算来初步确定模具工作部分尺寸,然后在试模时进行修正。 学习单元2:弯曲模设计 第五节 弯曲卸载后的回弹 1.小变形程度( )自由弯曲时的回弹值 三、回弹值的确定(续) 凸模工作部分的圆角半径和角度可按下式进行计算: 学习单元2:弯曲模设计 第五节 弯曲卸载后的回弹 2.大变形程度( )自由弯曲时的回弹值 三、回弹值的确定(续) 卸载后弯曲件圆角半径的变化是很小的,可以不予考虑,而仅考虑弯曲中心角的回弹变化。 弯曲中心角为90°时部分材料的平均回弹角见表4-3。 当弯曲件弯曲中心角不为90°时,其回弹角可用下式计算: 学习单元2:弯曲模设计 第五节 弯曲卸载后的回弹 3.校正弯曲时的回弹值 三、回弹值的确定(续) 校正弯曲的回弹可用试验所得的公式(见表4-4)计算,符号如右图所示。 V形件校正弯曲的回弹 学习单元2:弯曲模设计 第五节 弯曲卸载后的回弹 1.改进弯曲件的设计 四、减小回弹的措施 (1)尽量避免选用过大的 如有可能,在弯曲区压制加强筋,以提高零件的刚度,抑制回弹。 (2)尽量选用 小、力学性能稳定和板料厚度波动小的材料。 学习单元2:弯曲模设计 第五节 弯曲卸载后的回弹 2.采取适当的弯曲工艺 四、减少回弹的措施(续) (1)采用校正弯曲代替自由弯曲。 (2)对冷作硬化的材料须先退火,使其屈服点σs降低。对回弹较大的材料,必要时可采用加热弯曲。 (3)采用拉弯工艺。 工件在拉弯中沿截面高度的应变分布 学习单元2:弯曲模设计 第五节 弯曲卸载后的回弹 3.合理设计弯曲模 第四章 弯 曲 四、减少回弹的措施(续) (1)对于较硬材料,可根据回弹值对模具工作部分的形状和尺寸进行修正。 (2)对于软材料,其回弹角小于5°时,可在模具上作出补偿角并取较小的凸、凹模间隙(图4-20)。 (3)对于厚度在0.8mm以上的软材料, r/t又不大时,可采取使凸模局部突起的结构图4-21。 第五节 弯曲卸载后的回弹 3.合理设计弯曲模(续) 第四章 弯 曲 四、减少回弹的措施(续) (4)对于U形件弯曲 当r/t较小时,可采取增加背压的方法 (如图4-21b); 当r/t较大时,可采取将凸模端面和顶板表面作成一定曲率的弧形(如图4-22); 另一种克服回弹的有效方法:采用摆动式凹模,而凸模侧壁应有补偿回弹角 (图4-22b);当材料厚度负偏差较大时,可设计成凸、凹模间隙可调的弯曲模(图4-22c)。 第五节 弯曲卸载后的回弹 3.合理设计弯曲模(续) 第四章 弯 曲 四、减少回弹的措施(续) (5)在弯曲件直边端部纵向加压(图4-23)。 (6)用橡胶或聚氨酯代替刚性金属凹模能减小回弹。(图4-24)。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酒店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双重预防.docx VIP
- 危化品运输安全的无人机与遥感应用.pptx
- GZ020 生产单元数字化改造(师生同赛)赛题A竞赛任务书附件1、3、6、7、8、9-裁判用(打印100份)-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项正式赛卷.pdf
- 新教材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学课件.pptx VIP
- 电话销售基础培训课件教程.ppt VIP
- 2025年中国铝制板翅式换热器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投资规划建议报告.docx
- (2022年版)初中语文学科新课标部分解读.pptx
- 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共48张PPT).pptx VIP
- 诸葛亮介绍PPT课件.pptx
- 考研真题 中山大学353卫生综合历年考研真题汇编.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