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的赋学研究1945-2000-成功大学myweb个人.doc

台湾的赋学研究1945-2000-成功大学myweb个人.doc

  1. 1、本文档共6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台湾的赋学研究1945-2000-成功大学myweb个人

台灣的賦學研究:1945-2000 引言 趙敏俐、楊樹增在《二十世紀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史》(西安: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中,對於大陸二十世紀的賦學研究有如下的敘述: 賦是我國古典文學中源遠流長的文學體裁之一,……但是,奇怪的是長期以來,竟很少有人去研究它。特別是解放以後的二十多年裡,不要說對漢賦研究的專著沒有出現過一部,就是在刊物發表的研究論文也僅見二篇,……二十世紀七○年代末,隨著中國社會進入一個改革開放、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歷史新時期,中國古典文學研究也同樣進入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可以說,真正的漢賦研究是從新時期開始的。之所以如此講,是因為這種研究不是對原有研究的補苴罅漏,而是對漢賦的重新審定與認識,具有全新的開拓意義。(頁358-359) 此外如葉幼明〈現當代的辭賦研究〉(《辭賦通論》第五章第六節,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年)、許結〈二十世紀賦學研究的回顧與瞻望〉(《文學評論》1998年6期)、阮忠〈二十世紀漢賦研究述評〉(《學術研究》2000年4期)等,也都認為大陸二十世紀的賦學研究,實自八○年代起才有大幅度的進展。至於海峽對岸的台灣,賦學研究自1945年至七○年代末,情況或許不像大陸那樣冷清,但要稱得上「日益蓬勃」,卻同樣也要到八○年代以後,在時間上可說是一種巧合。 如果參考劉若愚《中國文學理論》將「文學研究」分為「文學作品的研究」與「文學批評的研究」兩部分的見解,則五十餘年來的「賦學研究」也可以大致畫歸為以下幾個方面: 賦的研究 …… 甲、賦史………………解釋賦史 乙、賦的批評…………(A)探討賦的特質、分類、作法 …………(B)賦家及賦篇的考證、詮釋 賦論的研究 …… 甲、賦論史……………解釋賦論史 乙、賦論的批評………賦論家及賦論的考證、詮釋 以下即依此綱領,將五十餘年間台灣的賦學研究成果,分為「一、賦史研究」、「二、賦體研究」、「三、賦家與賦篇研究」、「四、賦論研究」,做一撮要性的綜述。 一、賦史研究 誠如南帆〈文學史與經典〉中所言:「文學史的介紹──無論洞見還是短視──構成了人們進入文學的唯一閘門。」(《文藝理論》1998年12期,頁115)對於打算一窺賦學堂奧的讀者或初學者來說,「賦史著作」無疑也是一種導覽,不僅預先勾勒出「賦學」可以探索的領域,甚至暗示其中應該被研究的問題。因此,這類著作對於五十餘年來台灣賦學研究的重要性,不言可喻。 目前仍然在台灣流通的民國早期賦史著作,有陳去病1927年出版的《辭賦學綱要》(現由台北文海出版社出版),由先秦述及宋代,屬於通代賦史;另陶秋英1939年出版的《漢賦之史的研究》(原係燕京大學1932年的碩士論文,現由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出版),集中描述漢賦的演變,屬於斷代賦史;此外,日本學者鈴木虎雄所著、1942年由正中書局翻譯出版的《賦史大要》,涵蓋的範圍上起先秦、下至清代,對台灣五十餘年的賦史著作影響最鉅。 本節所探討的對象,乃是「該研究對於歷代賦史的演變提供何種解釋」。因此,雖然很多斷代的類型研究(如《六朝駢賦研究》、《唐律賦研究》、《宋代散文賦研究》等)也頗有斷代賦史的性質,但仍將這些著作移到後面敘述,故本節焦點將放在張正體、張婷婷《賦學》(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2年)、李曰剛《辭賦流變史》(台北:文津出版社,1987年)、以及簡宗梧《賦與駢文》(臺北:臺灣書局,1998年)三部著作。 張正體、張婷婷《賦學》及李曰剛《辭賦流變史》所呈現的賦史架構,其實與鈴木虎雄《賦史大要》相當接近。鈴木虎雄《賦史大要》係將賦的歷史依序畫分為:「騷賦時代」、「辭賦時代」、「駢賦時代」、「律賦時代」、「文賦時代」、「八股文賦時代」。張正體、張婷婷《賦學》也亦步亦趨地分為「騷賦時期」、「辭賦時期」、「駢賦時期」、「律賦時期」、「文賦時期」、「股賦時期」六個階段,並指出各階段所對應的政治時期: 騷賦 辭賦 駢賦 律賦 文賦 股賦 屈宋~漢初 漢武帝~魏晉 六朝~唐初 唐~宋初 宋~元 明~清 李曰剛《辭賦流變史》則除了增加「短賦」之外,其餘也和鈴木虎雄《賦史大要》相同,書中各章並附註各類賦所對應的政治時代: 騷賦 短賦 古賦 俳賦 律賦 散賦 股賦 楚辭 荀賦 漢賦 魏晉南北朝賦 唐宋賦 宋賦 明清賦 此一賦史描述方式,在民國早期也曾出現,例如郭紹虞在1927年發表的〈賦在中國文學史上的位置〉,就是將賦史分為「短賦」、「騷賦」、「古賦」、「俳賦」、「律賦」、「文賦」六期(《照隅室古典文學論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上冊,頁82-85);陶秋英《漢賦之史的研究》則認為,賦的演變經過「騷賦」→「漢賦」→「魏晉六朝駢賦」→「唐律賦」→「宋文賦」等五個階段;傅隸樸《中國韻文概論》也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