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度规模种植下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分析.docVIP

适度规模种植下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分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适度规模种植下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分析.doc

适度规模种植下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分析   摘要:调查江苏省小麦种植大户对小麦白粉病(Blumeria graminis)的防治情况。结果表明,430g/L戊唑醇对小麦白粉病防治效果较好,15%三唑酮防治效果较差。4种药剂对小麦旗叶的防治效果高于倒二叶、倒三叶的防治效果。   关键词:种植大户;小麦白粉病(Blumeria graminis);防治效果   中图分类号:S43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6)09-2244-03   小麦白粉病(Blumeria graminis)是影响小麦生长最主要的病害之一。白粉病菌侵染小麦植株后,先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发病。逐渐向上蔓延,严重影响小麦光合作用,使植株生长受阻,严重时为害茎秆、叶鞘和穗颈等,一般小麦白粉病发病叶片下部比上部严重,叶片正面比背面病斑多,病斑多时可愈合成片,引起叶片枯死、植株早衰、分孽数和成穗率减少,千粒重明显下降,严重影响小麦产量。经统计,江苏省扬州市适度规模种植已有一定的规模,2hm2以上的小麦种植大户有180余户,种植面积2732hm2,且大部分种植宁麦系列品种。2015年该地区小麦白粉病发生较重,为了解不同种植大户所用药剂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及小麦白粉病发生严重的原因,本研究选择该地区有代表性的4个种植大户,调查其防治小麦白粉病的情况,对该地区小麦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试验设4个处理(4个大户):①槐泗镇姜德林、②公道镇徐大忠、③公道镇徐敬东、④蒋王镇赵开权。前茬作物为水稻。小麦播种方式为机条播,小麦品种均为宁麦13。水肥正常管理,每个大户留333.5m2空白对照田,不进行任何药剂防治。4月19-22日进行“一喷三防”防治,药剂为25%氰烯菌酯,施药量为1500mL/hm2,田间初见白粉病且发展较迅速,因此在4月23-26日进行白粉病的防治。各处理具体情况见表1。   1.2 调查方法   在小麦扬花期开始调查,每小区5点式取样,每点查20株,每株查3张叶片,记录病株数、病叶数及病叶的病情级数,并计算病株率、病叶率、病情指数、病叶率防效及病指防效。   1.3 计算公式   小麦白粉病严重度分级标准:严重度指病叶上病斑覆盖叶片面积占叶片总面积的比例,用分级法表示,设8级,分别对应病斑面积比例为1%、5%、10%、20%、40%、60%、80%、100%。数据统计分析采用Excel2003进行采集和分析。计算公式如下。   病株率=病株数/总株数×100%   病叶率=病叶数/总株数×100%   病情指数=∑(各级病叶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叶数×8)×100%   病叶防效=(对照区病叶率-处理区病叶率)/对照区病叶率×100%   病指防效=(对照区病指-处理区病指)/对照区病指×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白粉病发生面积与发生程度   小麦白粉病发生普遍且发病早。4月13日调查田块发病率13%,发病田块病株率48.6%,病叶率20.8%,宁麦系列、扬麦系类、扬辐麦等品种均有发生。该地区种植大户种植的小麦品种以宁麦13为主,2015年由于气候条件等有利因素,导致该地区小麦白粉病大发生。整体调查结果显示,小麦白粉病病株率0-100%,平均90%,病叶率0-100%,平均75%,病指0-79.6%,平均29.1%。宁麦系列田块发病率100%,病株率80%-100%,平均93.2%,病叶率30%-100%,平均77.6%。   2.2 病情发展速度   由表2可以看出,在种植大户姜德林小麦田(空白对照)。4月13日零星发病,4月23日倒三叶、倒二叶病叶率开始上升;5月8日,旗叶病叶率为13.70%,病指为0.43%,5月19日旗叶病叶率已上升至96.67%,病指上升为33.69%,可见白粉病病情发展速度快。倒二叶、倒三叶病叶率和病指发展速度较旗叶更快。   2.3 不同药剂对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由表3可知,4个大户田间小麦白粉病发病程度不同,药剂防治的效果也有一定的差异。空白对照的小麦白粉病病株率均为100%,戊唑醇对小麦白粉病病叶率防效为42.69%,病指防效为88.93%,防效高于其他3种药剂。三唑酮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最低,病叶防效仅为12.67%,病指防效为33.25%。   由表4可知,药剂对小麦不同叶位叶片的防效有差异,对旗叶病叶、病指的防效高于倒二叶、倒三叶的防效,对倒二叶的病叶、病指防效高于倒三叶的防效。戊唑醇对小麦旗叶病叶防效为83.07%,病指防效为97.42%:对倒二叶的病叶防效为23.33%。病指防效为82.36%:对倒三叶的病叶防效为10.83%。病指防效为78.14%。可以看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