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九年级语文上册 11 学问和智慧教案 苏教版.docVIP

江苏省扬州市九年级语文上册 11 学问和智慧教案 苏教版.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问和智慧 教学目标: 1、理解学问和智慧的区别与联系,了解作者所说的“我们不但需要学问,更需要智慧”的观点。 2、学习多种论证方法的综合运用。 3、体会隽美的语言,注意语言积累。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学问和智慧的区别与联系。 2、学习多种论证方法的综合运用。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导入新课 大家知道“纸上谈兵”这个成语的来历吗?谁来给大家讲讲? 1、学生或老师讲这个成语的来历: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有一个儿子叫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张口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自以为天下无敌。公元前259年,秦军又来进犯,赵军在长平坚持抗敌。那时赵奢已经去世。廉颇负责指挥全军,他年纪虽高,打仗仍然很有计谋,使得秦军无法取胜。秦国知道拖下去于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间计,派人到赵国散布“秦军最害怕赵奢的儿子赵括将军”的话。赵王上当受骗,派赵括替代了廉颇。赵括自认为很会打仗,死搬兵书上的条文,到长平后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结果四十多万赵军尽被歼灭,他自己也被秦军箭射身亡。 2、赵括对于如何用兵打仗的学问应该是很高的,可为什么最后大败呢?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研读著名教育家和思想家罗家伦的《学问和智慧》,共同寻找答案吧。 (二)导学 出示学习目标 二、学 (一)预习检测 1、读准字音: 陶冶﹙yě﹚ 寸积铢累(zhū lěi) 批大郤(xì)导大窾 (kuǎn) 矻矻穷年(kū) 探骊得珠 (lí) 读书得间(jiàn) 犀锐(xī) 2、解释下列词语: 探骊得珠:比喻做文章能抓住关键。 无关宏旨:不涉主旨。指意义不大或关系不大。 鞭辟入里:深入剖析,进入最里层。形容能透彻说明问题,切中要害。 浮光掠影:比喻印象不深刻。 融会贯通:参合多方面的道理而得到全面的透彻的领悟。 读破五车:形容读书很多。 寸积铢累:一点一滴地积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课文,看看本文主要论述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运用勾画法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学生思考、讨论: (1)本文1-2自然段主要解说了学问和智慧的区别,3-6自然段论述了学问和智慧的关系。 (2)作者在文末归结中心论点: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 2、学问和智慧的区别 (1)这篇文章开头两段用多种手法说明“学问”与”智慧”的区别,你能依据作者的意思,用最简洁的语言解释“学问”与“智慧”吗? 师生讨论、明确: 学问是积累的知识,是工具(板书)。智慧是一种能力(板书),运用知识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甚至是创新的能力。这在文中的一些语句可以得到印证。 (2)学生朗读 生齐读:学问是积累的知识;智慧是运用知识进行发现和创造的能力。 师(抽句朗读):学问是知识的聚集,是一种滋养人生的原料,学问好比是铁,学问是寸积铢累而来的,它本身却是人生的工具。智慧却是陶冶原料的熔炉,智慧是炼钢的电火,智慧是一种透视,一种反想,一种远瞻。 (3)作者运用比喻修辞来解说学问和智慧,有什么好处呢? 明确:一系列精彩的比喻生动形象贴切,化抽象概念为形象解说,通俗易懂地揭示了两者的区别。 3、学问和智慧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主要在哪几段进行论述的? 学生回答:第3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学问不能离开智慧,智慧也离不开学问。 师在此基础上理清论证思路 两者区别 —————— 学问不能等同于智慧 ↓ ↓ 学问不能离开智慧 ↓ 两者联系 智慧也离不开学问 ↓ ↓ 归结中心论点———— 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 (三)精读课文 学习论证方法 探究:学问不能离开智慧 智慧也离不开学问 细读课文第3到6节,思考作者是如何论证学问和智慧之间的关系的,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 要求:1、细读课文,在文中勾画批注;2、同桌交流;3、展示个人探究的结果。 老师总结归纳: 第3节论述“学问不能离开智慧”,运用了对比和举例论证的方法。 论证思路:先将有学问没有智慧的人研究学问取得的效果和有智慧的人研究学问取得的效果进行对比,做对比论证;然后列举了孟德尔、达尔文、爱因斯坦因有智慧研究取得

文档评论(0)

专注于电脑软件的下载与安装,各种疑难问题的解决,office办公软件的咨询,文档格式转换,音视频下载等等,欢迎各位咨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