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品德单元主题教学设计的研究.doc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品德单元主题教学设计的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品德单元主题教学设计的研究

儿童德育的深度模式   ——基于品格的和合学习   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研究中心??甘剑梅??刘黔敏     “深度”一词在英文字典中有以下三种含义:上下、前后、由表及里的一种距离;学问,思想、情感的深奥;最深之处。汉语词典对“深度”的解释为:“深浅的程度,一种距离;触及事物本质的程度;事物向更高阶段发展的程度。”学术研究中,“深度”一词多见于美学、心理学及生态学等讨论中,如美学中的审美深度,心理学中的深度心理学,生态学中的深生态学。在教育领域也有学者直接用深度一词讨论教育问题。如深度语文,教育的深度等。①在这些不同的领域中,人们对深度一词的具体理解呈现出多样性。如审美深度既指视觉深度也指阐释性深度,即美学文本对人的存在价值与意义的显现程度;深度心理学关注的是人的深层意识;深度生态学重视的是自然多样性的内在价值;深度语文强调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教育的深度论则呼唤教育要复归于人性的滋养。我们认为,在对深度的不同理解中,深度一词其实也呈现出它的内在一致性,那就是深度是对事物本质的触及程度,作为一种思维品质,它揭示着人的思想所触及的事物本质与真相的距离。教育的深度所要表达的就是教育触及教育本质的程度。教育的深度模式建构即是追寻实现教育本质的理论与实践模式。   从词义看,中国古代将教育定义为“教,上所施,下所效;育,养子使作善”。英文的“education”一词有引导、引出的意思。教育的原初本意就是引入向善。教育的最高目的就是让人学会“从善如流”。教育的深度追求也就是实现教育对人的善性的滋养与提升,这是一切教育的根本,也是儿童德育的基底。本文中,我们从教育价值与教育影响两个层面来定义深度。教育有不同的价值层级,知识、技能、态度、品性。品性处于相对内在的价值层级中,教育价值的深度体现于它对儿童内在心灵品性的关照,尤其是对促进世界和谐存在与发展的利他品格的关照,因为“天地之气,莫大于和”,教育的使命在于“协和世界”,构筑美好社会。从影响看,美好心灵品性的培养需要全面、深入而又长期的熏陶与练习才能形成,因为美好品性并不能通过先天遗传而得到,它需要通过学习与练习才能获得。因而,我们强调教育影响要通过全方位、全循环、全身心的方式,给予心灵成长以深度滋养,以让美好品格成为孩子的心灵习性。儿童德育的深度模式,即是在整体论视野中强调幼儿品性的深度培养模式。它从美好品格出发,将儿童各方面的学习整合起来,通过丰富的形式涵育儿童的心灵品性,培养儿童利他服务的精神。     一、儿童德育深度模式提出的背景     儿童德育深度模式的提出基于对儿童生长环境的概观,以及对儿童德育自身在教育思维上的局限而提出。   (一)建立儿童人类认同感的需要   人类认同感,即意识到自己是人类大家庭一员的一种身份感,这是一种高级的认同感。它和家庭认同感不一样,很难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自然获得,而需要我们在家庭认同感的基础上,有意识地扩大认同范围才能获得。当今时代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在于逐步提升儿童对世界的认同深度:即从家庭的认同、社区的认同、民族的认同、人类的认同直到对整个宇宙的认同。这是因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已使当代儿童生活在一个联系日益紧密的世界之中,在这一世界中,每一个人的行动都会给人类的命运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由此,培养儿童的一种全球责任意识,一种人类认同感,是当今世界健康发展的一种需要。   然而,在科学主义思想影响下的现代教育,却偏重人们运用专业技术的癖好,而忽视情感认同的培养,尤为忽视培养孩子们形成一种全球性的利他态度。由于我们的这种忽视行为已经渐渐影响到整个星球的命运,所以“创造一种新的教育模式,以帮助人类的每一个成员获得一种全球责任感,并将自身所学与全人类的健康与福祉关联起来的时代已经来临”。[1]因为仅仅发展儿童的自尊并不能确保他们在群体中与持有不同意见的人一起协作,或者认识到不同选择的后果,他们需要发展一种与人类大家庭休戚与共的责任感,才能更好地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或对人类的影响所在。由此,应当在幼年就培养儿童学会去倾听不同的意见,去思考各种不同的选择,并获得共同解决问题的意识。这样,人类的和平才会有真正的基础。   (二)变革儿童德育价值与思维方式的需要   儿童德育应当致力于儿童完整人性的培养。完整的人性强调儿童发展的深度与广度。从广度来说,儿童应当学会关心与参与自己、身边及生长于整个地球的物种与生灵。从深度来说,儿童应当学会面对物质、心智与精神各个层面的问题。而这一切都要以孩子对世界的善良意愿为基础,由此,对孩子利他善性的培养是儿童德育的基本价值追求。实现这一追求需要我们将儿童的发展置于人类整体存在的联系中来理解。在这一视野中,儿童德育不再只是限于对自身社会处境状况的知识性了解与适应,最根本的是要引导孩子体验自身生命与宇宙万物的根源关系,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