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课件.ppt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课件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典例分析 从甲图到乙图,表明(  ) A.先进习俗必然取代落后习俗 B.某些生活习俗具有深刻的政治意义 C.专制王朝由强大走向败落的历史命运 D.专制与民主的斗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解析:民国初年的“剃发蓄辫”带有强制性,A项表述不符合图片所反映的信息;清初男子“剃发蓄辫”和民国初年男子“剪辫”都带有政治意义,故B项正确;“剪辫”并不能反映专制王朝的败落以及专制与民主之间的斗争,故C、D两项错误。 答案:B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大众传媒的发展 史料导入 19世纪以来,外报传入中国后,一些知识分子积极投身报界,引进“西学”,自办报刊。具有代表性的有艾小梅办的汉口《昭文新报》、王韬主编的香港《循环日报》、容闳等创办的上海《汇报》、上海官商合办的《新报》以及广州的《述报》《广报》等。这些报刊对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广收博览,学习吸收洋为中用,以求自身发展。其版式、体例和印刷技术,都仿效外国报纸。 ——姚福申《中国编辑史》 互动探究(1)根据史料,指出中国近代报刊的创办者及其基本内容。 (2)结合所学知识和史料,探究19世纪70年代出现国人自办报刊的原因。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提示(1)创办者:中国知识分子。内容:宣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 (2)原因: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与发展,为报刊业提供了物质条件;西方先进科技、文化的传播在客观上的促进作用;外国人在华办报潮流的推动。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名师精讲 报刊对近代历史的发展所起的作用 (1)传播西方文明,促进了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中国创办的报刊和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报刊都促进了西方文明在中国的传播,有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2)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报刊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启蒙作用。在戊戌变法时期、辛亥革命时期以及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成为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化的武器。 (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报刊对夺取近代中国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大作用。中国共产党创办的政论性报刊与国民党控制的《中央日报》等报刊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对夺取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典例分析 1907年革命家秋瑾被清政府杀害,在当时中国的舆论中心上海,几乎没有一家报纸不发出哀婉和抗争之声,仅《申报》第八天就刊出秋瑾诗六首,有关秋瑾的文字达三万多字,广大人民进一步认清了政府的反动本质。这一现象表明 (  ) A.广大人民肯定了报纸的教化功能B.报纸宣传成为社会变革的推动力 C.工商业发展促进报纸产业多元化D.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控制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报纸刊发秋瑾相关文章的历史现象,带来的影响是“广大人民进一步认清了政府的反动本质”,说明报纸宣传成为社会变革的推动力,故B项正确;题干中的历史现象并没有反映报刊具有教化功能,排除A项;题干并没有反映报纸事业的发展,排除C项;“几乎没有一家报纸不发出哀婉和抗争之声”说明D项错误。 答案:B 2 3 4 5 1 1.19世纪60年代末,某地中国人的时髦打扮开始变为“短衫窄裤,头戴小草帽,口衔烟卷,时辰表链,特挂胸前”。该地最有可能是(  ) A.天津的租界 B.杭州的断桥 C.北京的街头 D.西安的学堂 解析:据材料可知:某地在19世纪60年代末时装开始西化,只有在当时已经对外开放的城市才会出现这种变化,天津是在1860年的《北京条约》中被开放为通商口岸的,与材料时间相符,故A项正确。 答案:A 2 3 4 5 1 2.下图是中国现代漫画的先驱叶浅予先生《叶浅予自传》中的一幅作品——《清末遗童》。先生用淡淡的白描手法不露声色地回忆起(  ) A.清政府的腐朽没落行将就木 B.南京临时政府的移风易俗 C.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战火绵绵 D.南京国民政府的“男子剪辫” 解析:辛亥革命后成立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移风易俗的法令,强令剪辫子,故B项正确。 答案:B 2 3 4 5 1 3.1909年,《京华百二竹枝词》曰:“报纸于今最有功,能教民智渐开通。眼前报馆如林立,不见‘中央’有‘大同’(‘中央’‘大同’均为当时报纸名称)。”这一描述表明(  ) A.报纸宣传成为变革的根本动力 B.描述者倡导报纸产业多元化 C.描述者肯定报纸的教化功能 D.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的控制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报纸于今最有功,能教民智渐开通”,可知强调的是报纸的教化作用。A、B、D三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选C项。 答案:C 2 3 4 5 1 4.“元旦由原来的大年初一,变成了1月1号……”,引起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西方文化侵略的加深 B.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 C.民主革命的胜利结束 D.民国政府的社会革新 解析:民国政府的社会革新,直接推动了历法的改革,D项正确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