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地理Ⅰ的编写思路与教学指导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编写委员会 李 晖
一、“地理1”在高中地理课程中的地位
“地理1”主要是自然地理,重点是阐明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高中地理课程“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地球科学知识、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进一步掌握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课程”;课程内容的设计“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为重点”。由此可以看出,本模块内容是高中地理课程知识和理论的基础。
二、“地理1”的内部结构分析
“地理1”的主题是自然环境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包括宇宙中的地球、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四部分。
三、“地理1”教材分析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课程标准要求:
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二) 教材编写思路:
教材内容按“区域的主要特征——区域空间结构——区域产业结构”的循序组织。由远及近,从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介绍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从地球的运动特征、物理特征以及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分析,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三)教材处理建议:
从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以及天体的层次性,说明地球所处宇宙环境;从行星的基本数据说明地球是一个普通的天体;从地球所处的位置以及由此而具备生命生存的基本条件—水、大气等,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的行星。
(四)教法指导
1 教学方法:地理观察法(月相观察);逻辑推理法(地球生命);地图分析法(太阳系示意)
2 能力培养:地图能力(太阳系示意图);思维能力(地球生命、宇宙起源与宇宙生命);实践能力(月相观察)。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课程标准要求:
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二) 教材编写思路:
从太阳辐射(太阳辐射组成、太阳常数、太阳辐射的能量转化以及太阳辐射与地球大气运动、水循环的关系等)和太阳活动(太阳黑子、耀斑、日珥和太阳风等)两个层面,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三)教材处理建议:
从太阳辐射的基本原理出发,说明太阳辐射的波谱特征、辐射过程以及其对地球的影响,明确太阳是地球的主要能量来源;从案例分析入手,说明太阳黑子、耀斑、日珥、太阳风等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四)教法指导
1 教学方法:地理考察法(大棚农业、太阳能利用);地图分析法(太阳辐射波谱示意)
2 能力培养:地图能力(太阳辐射波谱示意);实践能力(大棚农业、太阳能利用观察);思维能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利弊析)。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一) 课程标准要求:
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二) 教材编写思路:
从地球自转(周期、时间和地球自转的意义)与公转(轨道、周期和地球公转的意义)两个层面,揭示地球运动的规律,说明地球运动的意义。
(三)教材处理建议:
从地球自传的客观存在,分析地球自传的特征—方向、大小、周期,说明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运动物体的偏向、时间界定等;地球自转、公转→黄赤交角→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地表热量等气候特征的区域差异→四季、五带形成。
(四)教法指导
1 教学方法:地理观察法(三球仪演示地球运动、昼夜长短与太阳高度角变化);地图分析法(地球自转与公转示意)。
2 能力培养:地图能力(地球自转与公转示意);实践能力(三球仪演示地球运动、昼夜长短与太阳高度角变化);思维能力(地球运动的意义)。
第四节 地球的结构
(一)课程标准要求:
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二)教材编写思路:
按照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特性,将地球划分为内三圈—地壳、地幔与地核;按照地球物质的属性差异,将地球划分为外三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三)教材处理建议:
按照地震波传播速度与距离地表深度的关系,将地球的内三圈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按照物质组成的差异,将地表以外的空间划分为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四)教法指导
1教学方法: 地理观察法(地球外部圈层观察);地图分析法(地球内部圈层示意)。
2 能力培养:地图能力(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实践能力(地球外部圈层观察)。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
第一节 地壳的物质组成与物质循环
(一) 课程标准要求:
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二)教材编写思路:
从矿物、岩石出发,简要介绍地壳的物质组成;从三大类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之间及其与岩浆间的相互转化,说明地壳内部的物质循环过程。
(三)教材处理建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FLEX SYSTEM EN2092 1GB ETHERNET调试文档模板.pdf VIP
- 2024年9月中国汽车产销报告.pdf VIP
- 2024年11月广东深圳市福田区选用机关事业单位辅助人员和社区专职工作者143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流体力学 课件 第6章 气体射流.pptx
-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基础课件(全套).pdf
- 风貌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
- 药品生物检定技术 全套教案.doc
- 浅谈双碳战略下的自来水厂碳核算碳减排经验分享_供水技术讲座资料课件.pptx
- 2024广州铁路局机考.pdf
- 11《动物的眼睛》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科学二年级下册青岛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