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复习提纲.doc

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复习提纲.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复习提纲 第1课 孔子和老子 一、春秋时期(材料题) 儒家:1)孔子(春秋):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A、政治:“仁”和“礼”,为政以德 B、哲学:敬鬼神而远之——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位置 C、教育:办私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结合 评 价——①“仁者爱人”具有积极性,“克己复礼”具有保守性。②为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奠定了基础 道家:2)老子 (春秋):道家学派创始人-----中国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 哲学思想:(1)道是世界天地万物的本原(2)辩证法思想(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矛盾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政治思想:(3)倡导“无为而治”(4)向往小国寡民的社会,主张愚民统治, 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一)原因:(选择题或材料题) 1,经济:铁器与牛耕出现,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根本原因) 2,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分封制瓦解。 3,阶级:“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4,思想: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的兴盛 (二)表现: 1、儒家(选择题或材料题) 1)孟子 (战国):亚圣 A政治思想:“仁政”学说(民贵君轻) B人性论:主张人性本善说 C义利观:“养浩然之气”,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2)荀子 (战国):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1)哲学思想:提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制天命而用之”(唯物) (2) 人性论:“性恶论”;(后天教育使人由恶变善) (3)政治思想: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4)君舟民水。 2、道家(选择题) 1)庄子 (战国):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上与荀子对立 (1) “齐物”即万物的本质相同;(2) “逍遥”的人生态度;(4)天与人不相胜 注意: A.黄老之学 (从汉高祖到武帝即位约70年的时间):积极无为 B.道家学派后来逐渐演变为道教(东汉) 3、法家思想:韩非子 (战国):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1)法、术、势相结合,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2)变法革新 3)以法治国,法不阿贵 4、墨家思想:墨子(战国):墨家学派创始人, 1)“兼爱” “非攻”” 2)“尚力” “节用”“节葬” 注:墨子代表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 儒家和墨家是百家争鸣中的显学 5、兵家思想  春秋:孙武《孙子兵法》:提出一整套完整的军事理论体系,被尊为兵法经典。 战国:孙膑《孙膑兵法》:强调战争规律重视人的作用等. (三)意义:(选择题) (1)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儒家: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哲学基础;法家:变革精神,成为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2)诸子百家思想共同构筑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3)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二、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 1.过程: (一)春秋:开始创立:孔子 地位:不受重视 因为:①客观:当时社会动乱,缺乏一个实行礼治的强有力的中央政权; ②主观:“克己复礼”的主张体现了其思想中保守的一面,它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 (二)战国时期:继承 1、孟子、荀子 (三)秦朝:遭受重创(秦始皇焚书坑儒) (四)西汉武帝:主流地位: 1、背景:①政治:诸侯坐大,威胁中央;丞相权重,威胁皇权;匈奴威胁,边患不止②思想:黄老之学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的需要,儒学自身的发展顺应了汉武帝大一统的需求。 2、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体系(材料题) 来源:以《公羊春秋》为基础,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和法家思想 主张:①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加强中央集权。②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宣扬“君权神授”,发挥了儒家的仁政思想。④提出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 3、意义:(选择题) (1)政治上: ①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割据势力 ②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 ③有利于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和防止暴政。 (2)思想上: ①使儒家思想成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 ②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但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危机(儒学自身的缺陷,佛教、道教的兴起) (五)唐宋:融合 (“三教合一”) (六)宋明时期:发展 理学(儒学从佛教、道教中吸收有益成分,完成了理论化、思辩化的过程) 1、背景:① 魏晋南北朝,佛教、道教传播,儒学面临危机 ② 唐宋, “三教合一”,儒学吸收佛、道精神,得到新的发展 ③宋代,逐渐确立了一个以“理”或“天理”为核心,融合儒、道、佛三家的新儒学系统,即理学。 2.代表:(选择题) (1)、程朱理学 人物:程颢 程颐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