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蒋军晶阅读教学结构与策略对台湾的提醒与启示——从《月光曲》《趵突泉》《糜鹿》《飞向蓝天的恐龙》四个课例谈起北市国语实验小学李玉贵本文真正得以起笔只有四天时间。这四天蒋老师的教学影像倒带似的历历在目,此间,台湾小语教学的困顿与纠结,不时成为背景交互参照…… 两岸相映,借鉴取长,意味深远。 您可能想问:为什么是蒋军晶?唉,其实如果可以的话,我真想坦白爽快的回答:因为我谁也不认识,只认识蒋军晶啦!但,却又不真的是那么回事…… 一、因缘际会 第六届全国阅读教学大赛,镜中老师赴武汉担任评审,同时带回视频责成玉贵从中挑出具有代表性的课例撰写观课评论,委由台湾小语会发行。这期间,蒋老师的《月光曲》文本解读层层深入与独到,教学设计简洁有层次。虽然,《月光曲》仍有浮动与空隙值得与教学者本人切磋商议。但蒋老师牵引却自然,以生为立足,以生为资源,设课精准,功力深厚。 初见蒋老师,是在2007年12月1日杭州市长青小学「全国首届小学班级读书会」,镜中老师不克前往临时委由玉贵慌乱代打,演示「群文阅读教学」。两天研讨给玉贵留下有别于我自2002年起,在香港、澳门、北京观摩过的内地教师所有课堂印象的是蒋老师演示的「班级读书会」课例。 当天,他执教麦克?安迪《毛毛》,让文学作品成为课堂主要素材,解构开放,循序精准设问,贴近学生、依学生的回答引路展学,深入意涵拓展广阔,令我大开眼界。在这之后,我在长春、厦门、上海也曾看过内地老师上《毛毛》读书讨论,皆有蒋老师设计的雏形与影子,不知是巧合?或是难以超越的模仿? 晚宴席间,蒋老师话不多,并未熟识。 同年,12月28日第六届两岸四地小学语文教学交流在北京展开,镜中告知蒋老师也将与会,因此,我带着教学中所建立两本《学期读写教学档案》,在会场刻意找到当时与王林一起与会的蒋老师。厚颜请蒋老师斧正指教──我承认,我完全是出于仰慕,刻意的亲近蒋老师。 2009年七月22日,我于浙江千岛湖为期两周「全国班级读书会骨干教师培训」担任分组陪伴教师,蒋老师隐其功出任班长,与山东跃华李怀源校长代表培训教师每天参与培训检讨会,他聆听专注,话语不多。 2010年7月蒋老师应台北县国语科辅导团之邀,来新北市展示《糜鹿》《趵突泉》《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三个课例,给未曾见识过内地教学的台湾老师带来极大震撼;2011年2月蒋老师应小语会之邀,带来《飞向蓝天的恐龙》说明文教学与《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议论文课例。唯独这次,玉贵公务在身,无法亲自观课。却因镜中骤逝,因缘际会于灵堂,意外仓皇见上一面。 二、为什么是蒋军晶? 我喜欢蒋军晶老师。他,炉火尚未纯青,流派未判,课型未定,动向未明…… 蒋老师炉火尚未纯青:因为他正通往海涵与精致的途中惕励磨练整合多样。蒋老师流派未定,但蒋老师走在流派宣称的前沿:因为他还学于生,以学引教,以生为本──受纳学生原初理解为最珍贵的教学资源,据此专业引路导学展学。正因如此,课型不定泉源不绝;立足文本循序展学;亲近学生平等关怀。这是我喜欢蒋老师课堂的起因与主因。 蒋老师没有过度雕琢与刻意包装的「过渡语」;没有某些特级教师藏不住的权威与尊贵;他的声量音质音频与学生非常接近,引导着学生思考,与学生平起平坐。 近两三年,我经常藉由蒋老师的视频,借用内地课文,让台湾老师练习与内地课文「素颜以对」文本解读,着手教学设计,进而对比名师课堂:记录名师实录、评议名师教学的特色、优点与空间。其中,我最常选用的是蒋军晶老师的课例。 选择蒋老师的主要理由是:教师研训不是影友会,目的不该是亲炙明星一般的名师风采,回到教室依旧船过无痕;不该是欣赏精美包装的过渡语、感受设计奇巧之出彩,而课室中的自己却只能相形见绌。应该让研训的老师「看到」以何种姿态、以何种声音、以何种平等从学生的原初思维出发进而导学;「看到」如何开放问题,海涵受纳,汇聚众议,引向重要的学习内容,聚焦重要语文能力的锻炼。 教师研训需要所有人都能向他具体学习的专业老师。也就是:我们需要教学专业能清晰被看见、被学习、被顺利转移到一般老师身上的楷模。 我所认识的内地教师不多,虽然,我努力分析过不少特级教师、名师的视频,由于和蒋老师因缘际会几面之缘,他又是内地少数来台湾展示过不同课型的老师,当然就以他为学习榜样。 几次见面,匆促浅谈。蒋老师让我剧烈感受到他日积月累的海量阅读,大器解构却又精确掌握语文的教学企图。他的学习与见识、经验与突破,每年急速推进,即便我苦苦追赶也只能气喘吁吁望其项背望尘莫及。 三、一点提醒:两岸相会,借鉴取长 王荣生教授在《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中指出:(当今语文教学)内容刻板僵化与随意性过大并存,教学花样百出与知识含量贫乏共生。其实,有一点点出两岸最明显极端的弊病;台湾小语彷佛站在沼泽湿地,晃动飘移;内地小语彷佛企立大陆板块,坚固稳定。一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