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16届一轮总复习人教版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课件.ppt

2016届一轮总复习人教版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6届一轮总复习人教版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课件.ppt

5.要看清语句出处 很多名句经过人们长期流传,已经成为耳熟能详的“大众名言”。但是,在演变流传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名句发生了很大变化,甚至有了新的说法。这样答题时,就一定要看清句子后面的出处。如: ①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②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李世民《赠萧瑀》) 像上面的句子,已经标明了出处,就不能把“蝉噪林逾静”写成“蝉噪林愈静”,虽然意思并没有改变;更不能在“疾风知劲草”后接“烈火识真金”,虽然这种说法已成俗语。 诚然,名句名篇主要靠点滴积累,只有厚积才能薄发。 走向高考 · 高考总复习 · 新课标 · 语文 第二部分 专题13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专题13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考 情 分 析 考 点 梳 理 提 分 技 巧 专 题 训 练 2 3 4 1 考 情 分 析 新课标《考试大纲》表述为:“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A级。分析《考试大纲》及近几年各地高考试题可以看出: (1)考查一般以主观默写题形式出现,最常见的形式是补写空缺句。此外,名句名篇的综合题型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如在题目中提供语境,根据情景填写名句,集理解识记为一体。 (2)从选句来源来看,以课本所学的内容为主,《考试大纲》规定背诵的基本篇目是命题者考查的重点;适当兼顾课外常见名句,一般为报章书籍所常见,为多数中学生所悉知,至少似曾相识。考查侧重于先秦和唐宋时期的诗文,注重思想性、教育性和审美性。 (3)名句名篇的考查频率很高,近两年高考几乎所有试卷都涉及这一考点,体现了这一考点的重要地位。 考 点 梳 理 考查角度(一) 填充补足型 指命题者给出名篇的题目(有时包括作者),让考生写出全段(或全篇),或给出文中的首句、尾句、过渡句,要求考生据此把原段(或原文)补充完整。如: 【例题1】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蚓无爪牙之利,________________,上食埃土,________________,用心一也。(《荀子·劝学》) (2)每至晴初霜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郦道元《三峡》) (3)春江花朝秋月夜,________________。岂无山歌与村笛,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解析】 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答案】 (1)筋骨之强 下饮黄泉 (2)林寒涧肃 常有高猿长啸 (3)往往取酒还独倾 呕哑嘲哳难为听 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也?(范仲淹《岳阳楼记》) 【答案】 (1)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岂余心之可惩 (2)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考查角度(二) 情境预设型 指命题者为考生创设一定的情景,让考生通过对情景的揣摩、品味,推断出所填写的答案。这就要求考生在识记理解的基础上,把“名篇名句”内化为自己的一部分。答题时要注意看命题者所设计的“情境”究竟怎样,据此调动记忆库中的积累来填写句子。如: 【例题2】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同样是菊花,在婉约派女词人李清照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今有谁堪摘”(《声声慢》);而在革命领袖毛泽东笔下则是“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采桑子·重阳》)。 【答案】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 今又重阳 战地黄花分外香 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联想是回忆的一种形式。表象联想就是表象之间彼此互相引起的。“落霞与孤鹜齐飞,________________”,这是由空间上的接近而引起的联想。“故垒西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点联想到有关历史人物,这是相关联想。“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____”,由“愁”想到江水长流,这是由特征相似引起的联想。“露从今夜白,________________”,时令、月色,触景生情,伤心折肠,这是因果联想。 《琵琶行》中的一句“嘈嘈切切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yx08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