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考诗歌赏析讲述
中考诗歌赏析 一、诗词基本知识 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 今体诗:分为律诗、绝句。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七律。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颔联、颈联必须对仗。绝句每首四句,有五绝、七绝。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 词:是今体诗之后产生于盛唐,流行于中唐,发展于晚唐与五代,成就于宋代的一种新诗体。词又称长短句(句子字数不等、长短不一)、诗余(由诗歌发展而来)。根据词的长短,词又分单调(也叫小令,一般认为58字以内)、中调(一般分上下阙,58-96字)、长调(96字以上,三阙以上)。词有词牌,词牌严格律定了每首词的格律和音韵。 曲:即散曲,分为“小令”、“套数”。是宋金时期逐渐形成的一种新诗体。曲与词的最大不同,是曲可在词规定的字数中增加衬字,从而增加语言的生动性,更自由灵活地表达思想与情感。 二、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1、忧国伤时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泊秦淮》) 反映离乱的痛苦。(《春望》《登岳阳楼》) 同情人民的疾苦。(《山坡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建功报国 建功立业的渴望。(《江城子》《龟虽寿》《观沧海》) 保家卫国的决心。(《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雁门太守行》) 山河沦丧的痛苦。(《过零丁洋》)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行路难》《破阵子》《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6、生活杂感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归园田居》《饮酒》) 青春易逝的伤感。(《浣溪沙》晏殊) 奋发进取的豪情。(《论诗》《登飞来峰》《秋词》《浣溪沙》苏轼) 安享闲适生活的喜悦。(《钱塘湖春行》《西江月》《题破山寺后禅院》) 三、古代诗歌的艺术手法 1、 分析诗歌表达方式 (1)诗歌表达方式主要是指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2)抒情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等。 ??????????????????????????? 2、分析诗歌修辞手法 (1)常见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对偶、夸张、对比、用典、互文、比兴等。 (2)常见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比喻:描绘事物生动形象、鲜明,有感染力。 如:“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用风中的飘絮比喻破碎的山河,用雨打浮萍比喻浮沉的身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国家的飘摇和自身命运的坎坷。 对偶:形式工整匀称,节奏鲜明,音调和谐,便于记忆和传诵;对偶句前后呼应,互相映衬,语言凝炼,能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使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两句相对,渲染了天气晴好,江北汉阳的树木清晰分明,鹦鹉洲的春草繁茂浓绿的美景。 用典:用典有化用前人诗句和用事两种。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用典使语言精炼,内容丰富,典雅耐读,富于文采。 如“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诗人用勒石燕然的典故,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的一种心理矛盾:他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但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所以他只能用一杯浊酒来排解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来寄托他对成就功业的向往。 ? 互文:在连贯性话语中,将本应含在一起的词语,分别安排在上下两句,或一句的上下段中,既省字又表意。使诗句语言明快,结构工整,声韵和谐。 如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迢迢、皎皎互文见义,牵牛也皎皎,织女也迢迢。他们都是那样的遥远,又是那样的明亮。 3、分析诗歌表现手法 动和静、虚和实、衬托、炼字、叠词、重章叠句。 1.动和静:诗中诗人、事、景的动静有机地结合,画面更和谐。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动静结合。 如“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以钟磬音响轻轻回荡,以声衬静,营造一个万籁俱寂的境界,映衬山寺万籁俱寂的宁静气氛。 2.虚和实:虚与实互相联系,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有时能形成强烈的对比效果,有时能产生渲染烘托的作用,从而突出诗歌的中心。 如“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夜深卧听风吹雨打声,披着铁甲的战马驰过冰河的情景又进入诗人的梦境。诗人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抒发了渴望保家卫国的豪情。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 梦中胜利的虚幻之景与醒来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中南大学网络安全课内实验报告.doc
- 工厂监控项目技术系统方案概要.doc
- 【骄子之路】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5章语言文字运用第2讲辨析并修改语病第1节辨析语病概要.ppt
-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与激励措施(任淑芳)讲述.ppt
- 【高优指导】2017版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10单元生物个体的稳态4免疫调节课件苏教版概要.ppt
- 东方式插花培训讲座PPT0825.ppt
- 【高优指导】2017版高三化学一轮复习选考部分物质结构与性质3晶体结构与物质的性质课件新人教版选修3概要.ppt
- 【高优指导】2017版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第1单元认识化学科学第4节物质的量浓度课件鲁科版概要.ppt
- 【高优指导】2017版高三化学一轮复习选考部分物质结构与性质3晶体的聚集状态与物质性质课件概要.ppt
- 中考化学提分训练29讲述.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