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步步高】高二历史北师大版选修一学案与检测:3.3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Word版含解析.docxVIP

【新步步高】高二历史北师大版选修一学案与检测:3.3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Word版含解析.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步步高】高二历史北师大版选修一学案与检测:3.3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Word版含解析

学案3 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课程标准] 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一、促进了北方封建经济的发展1.农业:均田制的推行,使农业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在北魏经济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农业生产技术获得了较大进步。2.手工业:官营手工业得到了较大发展,民营手工业也日趋活跃。纺织业最为发达。3.商业:商业日趋繁荣。平城、洛阳、长安等都是当时的商业中心。[深度认识]北魏经济的复苏和繁荣,推动了鲜卑族由游牧经济向农耕经济的转型,增加了国家收入,促使孝文帝进一步接受汉族先进文化与制度,加速了政权的封建化进程,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为中华民族注入了新鲜血液。[重点精讲]试从社会环境、政策扶植、技术推广等角度分析孝文帝改革后北方农业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1)政府的重视:①均田制使农民获得一定的土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②吏治的改善和俸禄制的实行,减轻了官吏对百姓的掠夺;③孝文帝修建水利工程,派遣工匠指导修建水利工程。(2)生产工具和技术的推广:犁和牛耕已广泛使用,新的耕作技术的推广(贾思勰的《齐民要术》)。(3)民族大融合和各族人民辛勤劳动: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深化探究探究点1 农业生产的发展诸男夫十五(岁)以上,授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对实行两年轮耕的)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人多地少的地方)乐还者听逐空荒……诸宰民之官(各地的地方长官)各随地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更代(离职与上任)相付。卖者坐如律。——《魏书·食货志》思考(1)概括说明北魏孝文帝鼓励农耕的措施。(2)简要评议北魏孝文帝均田令的影响。答案 (1)均田令使农民得到了一定的土地;鼓励农民实行土地的休耕轮作;允许农民迁往荒地多的地方。(2)保证了北魏政府的财政收入;使黄河流域农业生产得到恢复与发展;促使北方少数民族逐渐定居农耕;对后世的土地制度有较大影响。探究点2 繁盛的洛阳材料 北魏的洛阳,城西有大市,市内有钟楼,开市、散市都以击鼓为号。市内设有专门管理贸易和税收的官吏。市场上的金银、锦绣、瓷器、漆器,应有尽有。全城十多万户居民中,有上万户来自各地的商人,其中包括来自远方异国的商人。城南有“四夷馆”,专供外来商人居住。馆舍房子整齐,路旁栽种着青槐绿柳。城中有不少“资财巨万”的富商大贾,有的富商住宅非常华丽,车马服饰可以同王侯相比。北魏的许多贵族高官显宦也都经商。思考(1)根据材料指出北魏时期洛阳商业繁荣的表现并分析其成因。(2)北魏贵族高官显宦大都经商的事实,说明了什么问题?答案 (1)表现:市场繁荣,货源充足,交易活跃,商人实力雄厚,中外贸易频繁。成因:北魏迁都洛阳促进了洛阳商业的发展;当时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洛阳商业的繁荣。(2)一方面说明了商业的活跃,另一方面说明鲜卑族接受了汉族的生活方式,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二、加快了民族融合进程1.迁都洛阳之前,民族融合主要表现为其他少数民族融合于鲜卑民族之中。迁都后,推动了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的融合。2.民族融合的趋势为北朝末年实现的民族大融合奠定了基础。[概念阐释]民族融合是指民族间的自然融合。生活在一起的众多民族,通过长期交往,相互影响,各自消失原来的特征,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民族融合是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主流,是中国历史上的进步现象。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民族融合的过程就是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过程。[易混易错]封建化就是鲜卑族奴隶制统治模式向汉族封建制度统治模式的转化;民族融合也不是鲜卑族文化的完全丧失,而是鲜卑族文化精华融入到汉族文化之中,如服饰、风俗、饮食等。深化探究材料一 (北魏孝文帝说:)自上古以来及诸经籍,焉有不先正名,而得行礼乎?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若仍旧俗,恐数世之后,伊洛之下复成披发之人。——《魏书·咸阳王禧传》材料二 陆法言著《切韵》,时俗……皆以法言为吴人而为吴音也……论音韵者二十余家,皆以法言为首出……法言本代北人,世为部落大人,号步陆孤氏,后魏孝文帝改为陆氏。——《苏氏演义》卷上(提示:陆法言是隋代语言学家,《切韵》是一部关于汉字读音的专门书籍。)(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如何从两个方面阐述“一从正音”的必要性。(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试分析“陆法言现象”。答案 (1)孝文帝认为作为中原(正统)王朝,必须说汉话;如果不说汉话,又将回到改革前的状态。(2)陆法言是鲜卑贵族的后裔,撰成一流的汉语言音韵专著。他是鲜卑族对汉族文化认同的代表。这一现象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成效。三、奠定了南北统一的基础1.奠定南北统一基础(1)通过改革,北魏以“华夏之邦”的姿态出现在中国历史舞台之上。(2)使北魏政权全面地继承汉魏以来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与南方的汉族政权在形式上日趋一致。(3)加速了北方民族的融合,缓和了民族矛盾,缩小了南北差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