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云楼目录版本论集》序.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梨云楼目录版本论集》序.doc

《梨云楼目录版本论集》序   王永波所著《梨云楼目录版本论集》即将付梓。大约在2000年前后,永波出于对学术的钟爱,由楚入蜀,进入西南民族大学继续攻读硕士学位。几度寒暑,接触频繁,印象深刻。   永波虽非出身中文科班,但可能是故人之子家学渊源之故,不仅学习兴趣浓厚,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领悟能力,同时也善于独立钻研和思考琢磨,舍得花所谓的笨功夫,因此进步较为迅速。按照前辈学者的治学经验和传统,我校古代文学专业比较注重学生的文献学基础训练,除了开设“汉书艺文志讲疏”“史书文献”以及“文献学概论”等相关目录版本学课程,需要完成基础课程论文或作业之外,还让研究生参与教师的一些课题让其相关能力得到实际锻炼和提高,由此打下较为坚实的文献学基础。除此之外,当时永波在学习中还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特点,无论是与同学日常交流还是科研合作,都十分认真负责,比较主动积极,当时虽没有指定学生干部之类,但永波无形中在同学中起着学习带头作用,能够带领大家协作完成任务,交代给他的事情老师也比较放心。他的主动性还表现在对于整理学术前沿研究动态的适时追踪,尤其在老师讲授唐代文学相关课程时,要求同学们必须对清初到20世纪末以来隋唐五代诗文别集文献整理出版概况了然于胸。永波并不满足于达到老师要求,而且通过信件等各种途径与出版社及校注整理者取得联系,收集出版信息并获取相关最新著述。这些古籍校注整理者中不乏学术前辈或当代名家,作为在读硕士研究生,有此勇气广泛求助,颇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也得到这些前辈学者的扶持指导和大力奖掖,在此请教过程中所获得的多方面的收获对于以后的治学应该说是很有帮助的。正因为有此基础,毕业时永波即以《唐五代别集的文献整理与研究概况》作为其学位论文题目,顺利通过答辩,并陆续在《唐代文学研究年鉴》上连载,产生一定的反响,开始走上治学之道。   虽然永波的治学道路有了良好的开端,但接下来也并不是走得一帆风顺,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年少气盛,勇于为人,难免有几分自负,加之社会变迁,选择和诱惑颇多,或为生计,或为兴趣理想,人生选择可有多种。作为师长,相信永波能在学术道路上有所斩获,但也理解现实社会的学子坎坷。为此我们也曾多次交流。以其功力和才华,可以成就一番事业,也可能会耽误埋没,希望他好自为之,自持其身。光阴荏苒,毕业离校,倏忽十年,虽少有联系,但免不了暗暗关注其发展,偶有信息,时断时续,可知其虽步履蹒跚,却从未放弃对学术的追求。他不仅继续完成博士、博士后学业,更一如既往地坚守学术道路,一路走来,成果斐然,令人欣慰。   初初翻阅此次的稿件,感觉内容十分丰富,特色十分鲜明,从其时间跨度来看,主要为唐宋,同时下迄于明清。诗人作家计有陈子昂、孟浩然、李白、杜甫、李德裕、柳宗元、苏轼、陆游、韩琦、杨慎、李调元、朱祖谋,以及清代与民国数十位蜀人,还有当代蜀中学者谢桃坊、白敦仁等著述,目录版本类型则有诗文别集、选集、词集、丛书以及古籍整理等多种。这其中除了个别作家之外,大多与巴蜀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或为蜀籍名士乡贤,或为治蜀名宦,或为游寓四川人士,有的本身开来似乎无关,而其重要版本又为四川印制之所谓蜀本或出于蜀地学者之手,这可能正如永波自己所说,求学工作在四川,故对四川作家与学术给予特别的关注,这种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也是我比较感兴趣的地方。相信这不仅有助于唐宋文学文献整理和研究,也可由此认识考察巴蜀文化与唐宋文学之间的密切关系,以突显唐宋时期巴蜀文献的重要地位与价值。   看到开头的两篇文章,《陈子昂集版本源流考》《宋蜀刻本〈孟浩然集〉考述》,就让我感慨良多,过去也曾给永波聊及相关学术渊源。在二十世纪唐诗学术研究中,作为开拓者的闻一多先生最早高度评价陈子昂的贡献,将其与张若虚誉为初唐诗的顶峰称其伟大之处,是改造建安以来的文学遗产,作为盛唐的启门钥匙,这些观点今天都已深入人心。可是,由于客观原因,闻先生整理唐诗的工作未能完成,有关陈子昂的研究仅留下一些资料性笔记和论述残存于《唐诗杂论》。另一位前辈学者北京大学中文系罗庸先生同样较早注重于陈子昂研究,早年曾在《国学季刊》发表《陈子昂年谱》,此为陈子昂的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年谱,对陈子昂研究颇有裨益,并产生较大影响。但罗庸先生于20世纪50年代初在重庆去世,包括陈子昂文集整理相关研究未能延续。后来虽有中华书局徐鹏先生《陈子昂集》点校本,收录诗文较为完备,但校本仅据实在有限,尚缺乏进一步整理,万曼先生《唐集叙录》对陈子昂集版本有所论及,但亦十分简略。永波追踪于前贤,锲而不舍,以《陈子昂集笺注》作为南京师大博士后报告,在此基础上所作之文章对《陈子昂集》最初编辑与历代流传概况、现存版本来源以及其间相关疑点等做了较为全面的梳理考述,翔实客观,可谓有心人也。   我之所以对《孟浩然集版本考述》一文有兴趣,不单单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