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七零后的文学自证:历史、自我与现实.doc
七零后的文学自证:历史、自我与现实
周燕芬:近年的中国小说界,七零后写作渐成话题。从文学的代际传承和演变进程来看,七零后以群体规模跃上文坛,出色地显示他们的创作实力,应该是一种文学生态的正常呈现,证明了一代人有一代人之文学的自然法则。与五零后和六零后相比,七零后正在彰显着这一代的文学个性,正在以越来越丰富和有质量的创作成绩,赢得属于他们的文学时代。有关他们创作的讨论,既属于我们对当下文学创作现象的追踪和考察,同时也是纳入当代文学发展系统中的一种认识和把握,也关系到我们对中国文学未来的期许和展望,其价值意义不可低估。因此,我们开始有意识地选择七零后的创作进入当代作家专题课程,如对徐则臣、葛亮和弋舟等作的创作,已经进行过一些相关讨论。今天讨论的周?u璞,是我们陕西境内的一位七零后女作家,她这些年的中短篇小说创作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在七零后作家群体中有她自己的位置。我们面前的这本《多湾》,是周?u璞刚刚出版的长篇小说,这部小说是六七年前开始写的,经过这么多年的艺术磨砺,反复修改、沉淀,作家对这部小说有自己的要求,当然也有自己的艺术期许。无论一个文学时代,或者一个创作群体乃至一个作家的创作历程中,一般会把长篇小说的出现当作文学成熟的标志之一,我们很明显地感觉到,这两年的七零后作家正在推出他们的长篇力作,?u璞也是其中之一。那么,这部小说到底写得怎样??u璞能否用这部长篇证明她自己?同学们各抒己见,谈谈你们的看法。
七零后写作:生存困境与文化寻根
侯夏雯:作为七零后作家,周?u璞在创作小说《多湾》,是在借这本小说“寻根”。小说的叙事恰如颍多湾一般细细流淌,沿着时间向度慢慢分流最终汇合,这条河流经过季瓷一代,胡爱花、胡爱莲、罗北京一代,最终流向西芳一代,打磨出一个个既能忍耐生活的苦难又有着战胜苦难的韧性的女性形象。到了西芳一代,我们不难看出这条河流在逐渐枯竭甚至断流,作者寻到了根,但这条根脉似乎没有延续到西芳身上。季瓷与西芳都在和这个世界相对抗。然而她们对抗的方式却完全不同。季瓷的志气、精明、能干、勤俭,到了西芳身上只剩下为爱情而战,我们感受到的西芳,除了男女关系,就是人生的虚无和寂寞。西芳从小就比别人敏感,五六岁的时候就有了落寞感,因为父母去城市工作,她留在农村奶奶身边,这种分离与隔膜让她小小的生命缺失了父母亲情。长大后西芳一味用男女关系来填补亲情的缺憾和精神的空虚,然而每一段感情不知所终,都无法填补西芳生命的虚无,根脉之流没有流向理想的终点。
小说从历史性叙事逐渐转化为西芳的个人叙事,个人情感和心理描写以碎片化状态呈现出来。虽然作者安排了季瓷的肉体化身(姨奶奶,大花表姑)和精神化身(喝醉酒、出车祸后出现幻觉见到季瓷),并不断地作用到西芳身上,努力续接季瓷这条根脉,但却显得生硬和勉为其难。这多少折射出了中国家族历史的衰败和七零后八零后的无根状态。西芳毁容后的解脱以及对男人态度的转变让我有些惊讶,也许这是作者给西芳的一个精神出路,也是作家自己的一次思考和探索。在重建历史的维度中,周?u璞沿着家族的河流蜿蜒向上。寻找自己的出身,寻找父辈的痛苦和欲望,《多湾》给予我们的是一种广阔的视野。我们走进了新时代,但却不是我们所认为的美好的未来世界,所以有时候我们应该回到历史的起点上来重新审视自己。
冯晟:我想作为七零后作家,与八零后有一个共性:与鲁迅开创的乡土题材小说传统相比,乡村在这两代作家幼年时已经进入了稳定状态,没有改天换地的大事件,作家在都市中成长,回望故土时因为缺乏深入了解而更容易产生温情脉脉的想象,文中说:“我们在一个假象里生活、寻找。可是人还是需要这些,没有这些,活着的寄托就浅,就轻,就没有根基。”所以为现代人精神的流离失所寻找一片稳定的根基,作者也会不由自主地将主要人物处理为这样坚忍而顽强的存在,就像那个百年后依然会走动,还能够唤醒西芳的小钟表一样,这里文化寻根的象征意味是不言而喻的,而寻到的是经过美化的“无欲”存在,“土地还是那片土地,村庄还是那个村庄”,也许这与我们对当下农村的认识稍稍有些背离。
马佳娜:百年间季瓷等其他人物与故事的描写,其实是西芳的自我认同和灵魂寻根之旅,其实也是作者的一次精神寻根,写季瓷是为了写西芳,而写西芳是为了写自己,因此,《多湾》也是作者的一次寻根之旅,“没有这些,活着的寄托就轻,就浅,就摇来摇去没有根基”。而正如小说前半部分与后半部分在风格和写法上的“差异”,从西芳的寻根中,我们看到的并不是西芳与季瓷精神与灵魂上的一脉相承,而更多的是根的断裂。正如小说中写到的,“故乡、乡情这些情感其实也像淫欲一般,是饱暖之后才会去顾及的”,西芳对季瓷精神血脉的继承,伴随着第二代人从农村到城市的迁徙,早已面目全非,只是“人的自我安慰和情感依托而已”。小说中,第二代的女儿都早早夭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