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欣赏《莫尔道河》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表達了繪畫與文學一體的兩面;「音樂繪本」藉由筆觸生動的繽紛畫面,啟迪心靈遨遊於飛揚與想像的樂音世界。 音樂史上,有作曲家曾就名畫創作出名曲;繪畫史上,也曾有畫家深受名曲感動,而創作出不朽的名畫。讓我們來體會「名畫動起來」及「名曲浮出畫面」的感動。 欣賞《展覽會之畫》 俄國作曲家穆梭斯基的好友-畫家兼建築師哈特曼,於一八七三年去世,令他深受打擊,寫信給遠在德國的史塔索夫表達內心的哀慟。 一八七四年史塔索夫在聖彼得堡為哈特曼舉辦遺作展,展出他生前四百多幅美術作品。 《展覽會之畫》 鋼琴組曲《展覽會之畫》的創作靈感,即來自於哈特曼遺作展中的畫作。 穆梭斯基巧妙運用五次「漫步」主題銜接十首樂曲:〈侏儒〉、〈古堡〉、〈御花園〉、〈牛車〉、〈雛雞之舞〉、〈猶太人〉、〈市場〉、〈墓窟〉、〈女巫的小屋〉和〈基輔城門〉;聆賞這些樂曲,就如同漫步於展覽會中瀏覽藝術作品,悠遊於名曲名畫間。 樂曲概說 穆索斯基創作此曲時的鋼琴技巧已經相當純熟,樂曲不僅表現寫實主義的藝術本質,也充分的表現他卓越的鋼琴技巧。 除原作的鋼琴版本外,尚有多位作曲家以穆索斯基的鋼琴版本為藍圖,改編成管絃樂板本,其中以法國印象樂派作曲家拉威爾最為愛樂者熟知與津津樂道。 樂曲分析 作曲家-穆索斯基 創作完成-1874年7月27日 出版-1886年 作品類別:組曲(現代組曲) 演出時間:約二十分鐘 呈獻給:史塔索夫(一位藝術史家、美術音樂的批評家) 藝術家小傳 1839年穆梭斯基出生於俄國,曾任軍職,後改習音樂。1856年,因與鮑羅定相識,而成為「俄國五人組」一員。 1867年完成《荒山之夜》時,他曾自我評價:「我的音樂是真正的俄羅斯的,然而在形式及性格上都是獨立的,是一個嶄新的成就」。 1873年因無法抗拒酒的誘惑,健康情形急遽衰敗,加上密友維克多˙哈特曼的去世及林姆斯基-高沙可夫結婚離開了共同居室,使得穆索斯基意志力消沉,買醉過日終因酒精侵蝕健康,於1881年終至崩潰結束悲劇性的一生,享年42歲。 重要作品有《展覽會之畫》、《荒山之夜》以及歌劇《包利斯.葛都諾夫》等。 欣賞曲目 〈漫步〉 〈侏儒〉 〈雛雞之舞〉 〈墓窟〉 〈女巫的小屋〉 〈基輔城門〉 〈漫步〉 適度的快板,降B大調,五四拍和六四拍交替出現,拉開本曲的序幕。純樸、強而有力的主題,展現俄國民俗音樂的特色。 第一曲:侏儒 活潑生動的(Vivo),降G大調,三四拍。 「庫諾姆斯」是地下寶藏的守護神,穆梭斯基以充滿活力的音樂,描繪他古怪的姿態和滑稽步履(譜例二),並以稍慢的速度描寫他鬱鬱寡歡的心情(譜例三)。 第五曲:雛雞之舞 活潑輕快的詼諧曲,F大調,二四拍。 作曲靈感來自哈特曼為芭蕾舞《軟沾帽》(Trilbi)設計的服裝圖。 以輕巧可愛的舞蹈音樂,描繪雛雞清脆的啼叫聲(譜例四)及快活的姿態(譜例五)。 震音(Trill)又名顫音,記號為tr﹏﹏﹏。tr為裝飾音的一種,由本音與上一音級,快速交替反覆演奏。 第八曲:墓窟 最緩板,三四拍。 「墓窟」指羅馬時期埋葬基督徒的墳墓。 哈特曼的畫作描繪他自己在一盞提燈下,凝視著巴黎地下的墓穴。 穆梭斯基的樂曲則利用和絃的變化營造出陰森恐怖的氣氛(譜例六),其間迴蕩著讚美詩的旋律(譜例七)。 第九曲:女巫的小屋 凶暴而燦爛的快板,G大調,二四拍。 哈特曼原畫作是一座時鐘外形,斯拉夫民族傳說中女巫的小屋,建造在兩隻滑稽的雞腳上。 穆梭斯基即根據這幅圖,幻想女巫騎乘掃帚疾馳飛翔的情景(譜例八)。 樂曲為三段式,粗獷尖銳的動機持續增強後,出現劇烈的主題(譜例九),中間部分速度轉為四四拍,稍快的行板,最後再回到第一段快速的二拍子。 第十曲:基輔城門 莊嚴宏偉的快板,降E大調, 二二拍。 靈感來自哈特曼為古都基輔設計的建築圖,基輔城門是一座雄偉壯麗的紀念碑式大門。 樂曲由莊嚴肅穆的主題(譜例十)與平靜的聖詠曲(譜例十一)交替出現,最後在輝煌豪壯的尾奏中結束。 交響詩 (Symphonic poem) 「交響詩」又名「音詩」(Tone poem),約1850年由匈牙利浪漫樂派作曲家李斯特(Franz Liszt)在威瑪任職期間首創此一樂曲類型,為有標題的單樂章管絃樂曲。 其涵義乃在音樂中發展詩的理念,結合古典時期的交響曲與浪漫時期的創作精神,為標題音樂的創作領域開拓出一片寬廣的揮灑空間。 舉凡能感動音樂家的文學、繪畫、哲學、思想、史詩、劇作或神話等,都可以是「交響詩」的創作題材。 作曲家在「交響詩」中藉由音樂描繪與主題關聯的內容、故事、情感、場景或詩的意念,因此「交響詩」是蘊涵著濃厚文學氣息的音樂作品。 一首交響詩除了有「標題」之外,常有一段「序文」說明標題的淵源及內容。 音樂部分則由幾個不同的主題貫穿,沒有樂章之分的連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