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以正义之诗向古老致敬.doc
以正义之诗向古老致敬
任何持续性的阅读,都是关乎信任的阅读,诗歌也不例外。一方面,对诗歌产生信任,另一方面,对诗人产生信任。只有具备“双份”的信任,我们对诗歌的阅读才得以兴味十足。
说到这里,我就谈谈诗人张建新,以及他的诗歌。即使很早就知道这位安徽诗人,但还是相见恨晚,不过比起那种你永远不想见的人,的确又是一种幸运――曾经在一个诗会上,张建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态度谦和,气质温婉,与他谈诗完全对我的胃口,慢慢地,便对他产生了信任。
正因如此,无论如何也要答应他写一篇读诗感,唯有如此,才能印证这种难得的“信任”是真实的,可信的。
前段时间北京诗人陈家坪邀我就“诗歌正义”这个命题写一篇论文,然而正当苦于无从下手时,张建新的这组诗让我眼前一亮,诗人骨子里显现出的那种“向古老致敬”的精神,不正是诗歌之正义吗。
所谓诗歌正义,就是遵从诗歌所指和能指的一切向善向美的事物,在语言上出奇出新但不过度迷恋于技巧,在表达形式上不 “油腔滑调”,笔触顺从事物(意象)的自然特性,结构大气舒适,意境唯美,画面感超强。这些特征在张建新的诗歌中统统得到了指认。
就拿这首《春日迟迟》来说吧。只有11行,算是一首短诗了,但鉴于诗人对语言的精准把握,放大了诗中“所指和能指”的一切:“鸟是隔岸花,空中密布无法归类的线条……”,鸟亦花,大胆的想象,破坏了两种物象初始的意义,新的意义凌空产生,彼此穿插,花与鸟顷刻丧失了“堤岸”,人们对二者之间的识别随着高空之高愈加模糊,意象的立体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密布”显现出单一的“线条”――迷幻始于对“事物要求辨认”,“ 各自归属”的结局终于“被允许颤抖”。因此,我们看到这样的情景:江河水一日日丰腴……雨水……雨下花开,落花,水鸟撩拨春水……诗人一开始就为这首诗设置了“秘密”,又在春风里解开了“答案”,紧接着又呈现“姿态”,最后变幻出“画面”。通篇既看不到口语诗人遣词造句的率性,也看不到“严肃”诗人的紧绷感,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个句,都在必然中发生,却又在偶然间显现。
我一直热衷于探讨万物“入诗”这个话题。比如说“石头”,如果石头在话语的场景之外,只能增加它的隐蔽性,在“那样的世界”里,石头在自然之物里存在,并以一种本能的方式照亮它的 “存在”。相反,如果石头参与了话语的形成,那么,石头便以“词语”的本性暴露出来――它的物性消失了,它参与了一首诗的建设。在《罗河谷漂流记》这首诗中,山泉、山谷、植物、蝴蝶等等作为主要物象,构成了诗的整体容量,事实上只有“石”作为策源的主体入诗,为所有的物象关系供给诗意的动力。这是一首户外体验诗,也可以称它为自然诗,如果说观谷,所谓石之怪,方奇异,因此诗人说,“山谷曲折狭长多怪石”;然石之怪,起旋涡与涟漪,才惊心,因此诗人说“山泉被囚禁,然后释放”,“水用湍急的怒气开道”,“飞溅的水沫收下众人恐惧和尖叫”……纵观这首诗,作为“物性”的存在,“石”参与了谷、溪等景致的塑造,作为“诗性”的“石”,参与了整首诗的建设,作为“人性”之“石”,参与了“饱满怒气”的酝酿,与“……恐惧和短暂的美”之释放。
由“石”而思,不得不感佩张建新“万物化诗”的正义之举,任何物体在它的诗中,都能找到原汁原味的形态,这就好比烹饪,高明的厨子非常注重食材的来源,并在烹制过程中极力保持食材的原味,而拙劣的厨子,往往通过大量的猛料来掩饰原料的本味,虽说看上去花哨,品鉴起来却经不起“舌力”的推掀。谈到这里,我想起策兰创造的一个词,那就是“摆渡人”。沿着时间的河流,从彼岸到此堤,或从一个空间到另一个空间,诗人充当了 “搬运工”的角色,没有任何粉饰,一切都是“存在的真相”。但诗人又不是单纯的搬运工,好诗人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将所有“真相”捏合在一起,通过语言的粘合,释放出一种强大的提升力,营造出一种迷人的语境。
通过这组诗,我发现张建新擅长将花、草、枝、林、鸟、水(溪、泉、雨、湖、池)等纳入诗中,也擅于在旧时空里制造新的玄机,姑且统称它们为“古老的意象”,就好比中国水墨画,若寄于诗,说这是“新古典”也未尝不可,有时候看似不经间的“古意”,却能营造出强大的气场来。如前面提到的《春日迟迟》,读后有一种生命的正义感,《冬日晨雾》亦如此,雾、羊群、树,以及隐约的太阳和方砖小路,一个飘渺的乡野世界,其核心的实质是万物存在的真相,这样的终极意义正如诗人所言,“在可怕的‘一直在’里,我们活了这么久”。即便用这样的笔触去描述城市,张建新留给读者的想象空间仍然是“古意十足”,抑或唯美,抑或孤独,抑或疼痛;《在东至老街》这首诗里,“时间”渐次上位,作为生命之杖“从未来逆行而来”,描摹一段幽远的空间――“从八一旅馆到老铁匠铺约有2公里左右距离”,这样的城市,不论是衣店鞋铺,木制的老房子,还是毛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