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心灵无界限.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学的心灵无界限.doc

文学的心灵无界限   作为一个长期居住在海外的中国文学爱好者, 因父母都是爱书人又是作家,从小耳濡目染,得以接触各门类的中国文学(早期以港台文学居多,后期则越来越多中国大陆文学)。二十多年前,中国大陆才刚开放,在这之前,我们这些身在海外的普通小民想要获得一本原汁原味来自中国的书籍并不容易。更早以前,在我父辈的时代,中国出版的书籍多是通过香港漂洋过海进口来到马来西亚;在我中小学时,想购买中国出版的书籍还需到特定的几家书店才有较多选择。那时要找中国当代文学的书也是个难题,更遑论要接触到中国作者。中国的朋友可能不了解,上世纪80-90年代在马来西亚连《黄河大合唱》的歌词都属于禁书。   在这种氛围下,我本身对中国当代文学的接触,可说相对较为片面或碎片式的。身在一个并不以中文为官方语言的国家,虽然在生活中中文无所不在――这是很奇特的现象――但无论再怎么努力,相比港台澳,我们始终不在以纯中文为主的氛围内。幸亏在今天上网购书、甚至到中国买书已成爱书人的风气,只是,过往培养出阅读的偏食状态已成型。   这么一来,我的阅读习惯便产生“选择性聚焦”,这个词在新加坡义安理工学院中文系讲师南治国的文章《“凝视”下的图像――中国现代作家笔下的南洋》里被诠释为:“……他们(注:中国现代作家)‘看到’了些什么,又‘不看到’些什么”。中国现代作家的这种看取和书写南洋的方式,我把它称之为“选择性聚焦”。……“聚焦”(focalization)本是摄影或电影中的一个术语,就是摄影时,使光线聚于一点或镜像的中心对准某一点,使之凸显出来,成为拍摄的主体。……米克?巴尔的表述要简单许多,他说“聚焦就是视觉与被‘看见’被感知的东西之间的关系”。这里,“视觉”即观察者,或聚焦者(focalizor)。米克?巴尔认为,聚焦具有强烈的操纵效果,是“最为重要、最为透彻、最为精细的操纵方式”,因为文本中聚焦者的偏向性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叙述中并不存在诸如“客观性”这样的东西。……对于这样一种固定的或松散的结合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我们所接受到的物件的形象是由聚焦者所确定的。反过来,聚焦者所表现的物件的形象也会表达出聚焦者自身的某些资讯。   南治国说的是中国文人在中国优势文化心态的作用下,书写南洋时会对南洋的风貌有选择性聚焦。他们会选出他们愿意“看见”或“聚焦”的物件作为写作的题材。但当我读到这个词汇的时候,我马上联想到自己在阅读时,何尝不是选择性聚焦,只不过我并不是带着优势文化的心态,而是带着个人偏好和接触面之广度来决定自己聚焦的点。在这种情况下,我的阅读偏好与取向以及判断能力就只靠个人喜爱去进行。这或许是许多马来西亚华人阅读中国书籍时的态度。我们从身边所能获得的资料来源(报章、杂志、网络、电视等等),自行获取中国当代文学的流行和进展,再从中寻觅自己喜爱的或能够接受的相同频率的书刊和作者。虽然如此,对于中国文学,马来西亚华文读者有个优势,由于向来对中文这个语言并无陌生感,我们几乎很容易也很自然地就能融入其中――相比其他不以中文为主要媒介的国家比如欧美诸国的作品,一般需要通过翻译(除非精通该语文,比如在马来西亚,英文是最通行的外文。其它比较普遍的有日、德、法、韩等语),但翻译无疑隔靴搔痒,再好的翻译还是比不上原作最原汁原味。无论如何,我只是中国文学千万个读者之一,不能代表全部,只能从我那偏执的眼中来看几个现象。   作为海外读者,很多时候从作品的语言文字便可看出该作品是中国作者的创作。对我来说,港台文学是我在文学路上的第一个导师。习惯于一般香港作家的短小精悍、一针见血的句型;也看惯一般台湾作家较为醇厚温婉的写作方式,后来接触了中国现当代文学,便很为中国作家的用词用句之精炼和文句中透露出的严谨感到有那么些微的不同。再拿马来西亚的文学作品来说,其中免不了有一些中国读者看不懂的词汇,这源自好几个历史因素,包括受到方言影响(各种不同籍贯的华人共处一个国家)、外来语影响(多元种族社会)等等。因此马来西亚中文的词汇融合了非常多地方性的色彩,形成一个独特的语言体系。有关注马华文学的读者有时会看到一些翻译的字眼:甘榜(来自马来文KAMPUNG,意为“乡下”)、罗里(来自英文LORRY,意为“卡车”)、巴刹(来自马来文“PASAR”,意为“菜市场”)等等,一些在中国读者眼中“不规范”的字眼(“驾车”对比“开车”、“脚车”对比“自行车”、“硬体和软体”对比“硬件和软件”、“计算机”对比“电脑”等等),最近我的文章里写“闻商”(知名商人)、“华团”(华人社团)等等,中国朋友看不懂还越洋发微信来问我这些是什么意思。同样的,中国的作者使用的很多词汇,是我们在马来西亚不常用的,如:“闹心”、“走心”、 “洋气”、“杠杠的”等等,甚至还有一大串的词,比如“具体说不上来”等。   我喜欢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