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头城子系姻缘.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木头城子系姻缘.doc

木头城子系姻缘   “万鸦盘阵处,遥指木头城。人杂牛羊气,山多虎豹声。家家番字帜,户户梵文旌。莫谓边风恶,香醪异样清。”这首题为《木头城》的诗为清代戏曲理论家、诗人李调元所作,诗中提到的“木头城”即现在的辽西朝阳县木头城子镇。在我的潜意识里,凡冠以镇的地方,都是有历史渊源和重要交通位置的地方,一定有文物古迹存在,抑或有古老的民风民俗,让人联想到十里长亭、古道驿站、庙宇宝刹,生出探古寻幽之情。对“镇”一厢情愿的理解,还有大学同窗恋爱时夫君因李调元的诗而戏言:“我们木头城子,那是朝阳的二上海。”加之他极尽渲染之事的娘娘庙山的木鱼声声、梵音绕梁,辽代双塔的奇绝神秘,把我这个闭塞小山村长大的少女的心扉撩拔得心驰神往,于是欣然嫁入“镇”门,从此与木头城子镇便有了这滚滚红尘的相遇和一世情缘。   木头城子镇地处辽西朝阳县西部,大凌河南岸,距朝阳市区五十公里。东邻台子和大平房两乡镇,南接安禄山出生地的朝阳县胜利镇,西部与蒙古族自治县喀左接壤。与辽西多丘陵不同,木头城子多为平地,有耕地六万三千亩,其中水浇地近四万亩,处于大凌河冲积扇平原内。木头城子名字始于明清。据《塔子沟纪略》卷七:“昔时山多大木,凡蒙民砍伐木植,积于此为木厂,望之俨若城垣,因而众共呼之为木头城子云。”   木头城子自古为大凌河古道上的重镇。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四月十二日,时任直隶通永兵备道(正四品)的四川才子李调元赴热河复审承德府七州县秋谳(死刑案件),到朝阳县巡查,路过木头城子,并在镇上吃了午饭。他在这次行程后所写的《出口程记》中称木头城子“商民繁庶,一大镇也”,并作了《木头城》诗。由此可见,当年夫君的戏言还真不是空穴来风。二十年前当我第一次踏进木头城子镇内,那阡陌纵横的大凌河两岸,山冈绵长,田野舒展,村庄密集,古老的民间工艺铁匠铺、织布坊、粉坊随处可见,临街散落着各类小商小贩,小商品、小百货花样繁多,令人眼花缭乱,此情此景,依稀可见当年草木葱茏,牛羊遍野,番帜梵旌招摇的蒙古族风情。夫一一向我介绍宁静安详地坐在光阴里一闪而过的村落:扎兰营子、西营子、十家子……一个个具有蒙古族特征村庄的名字,一时间就让我铭记在心,过而不忘。来到木头城子镇,总有一种怀旧的气息扑面而来,让我生出《红楼梦》中贾宝玉乍见林黛玉时那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新奇中觉得自己曾经来过,可又似乎很远。木头城子古镇的魅力就在于,它经浮沉起落而淡定,历悲欢离合而从容,宠辱不惊,但它却让人在闲淡的光阴下牵扯出历史的记忆,擦拭岁月的尘埃,在它旷远祥和的意境中徜徉,流连忘返。   据在木头城子镇西侧的金宝山(又称娘娘庙山)考古发现,有自商周历秦汉以迄明清近三千年从无间断的文化土层。据考证,此地十六国时期称为昌黎,唐时称崇州。慕容?所徙之昌黎郡与唐时所设昌黎县实为一地,依《水经注》《北周地理志》及《读史方舆纪要》记载考证,即今朝阳市西南约四十五公里的木头城子古城址。由此可以看出,唐代以前昌黎郡三度设在木头城子。岁月跌宕,几多浮沉,“昌黎”一名亦起起落落,最后淡出辽西流落于他乡,但也因此成全了木头城子的美名。   据《辽史?地理志》记载:辽初,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为安置俘获的汉人建立稳固的根据地,派人重新修葺了唐代的昌黎县故垒,置建州(即今木头城子古城),统永霸、永康二县。辽圣宗耶律隆绪时,因大凌河水患严重,州城背临河水,屡遭水患,遂迁到大凌河北岸,即今黄花滩建州古城址。该城一直沿用到明朝永乐年间,时间跨越四百余载。据《元一统志》载:建州城,东西二百七十丈,南北三百六十丈,周十里有奇,四门,蒙古名“喀喇城”。   辽代建州木头城子的城址就在金宝山东南山坡下,这一带是木头城子村六七八村民组所在地,夫的姥姥家就在六组。一条笔直悠长的小巷两边,是整齐的民房,这里汉民居多,蒙古族稀少,寻常小院,百姓人家,沿袭着千古不变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岑寂的夜晚能听得见西面大凌河惊涛拍岸的声音,只是在这里已找寻不到丝毫的建州遗迹。是岁月风刀霜剑的强悍磨去了它的颜色,还是历史风云的变幻湮没了它的踪影?每次和夫君走进这条巷子,我便感慨万千,如同走进历史的寥廓长巷,当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逐鹿中原的雄姿,建州城车水马龙牌幌林立的繁华,契丹人与汉人其乐融融的生产生活场景,风吹草低见牛羊的优美画面,仿佛就在眼前。   曾在一雪后的冬日,去木头城子镇十公里外的黄花滩村寻访迁移后的建州遗址,想从其蛛丝马迹中寻找木头城子昔年的辉煌。在那里看到了黄花滩建州城的一段西城墙。此段城墙以土筑成,高可盈丈,低处现荒颓的豁口,延绵三百余米,城墙上长满蒿草和山枣树,只露出一条笔直的小路连接墙南墙北的庄户人家。城墙下一株古柳、一棵古榆饱经风霜依然坚毅顽强,如一对故土难离的老夫妻,相伴白头,又如一对忠诚的护卫士兵,执着守护着古老的建州城。冬的阳光一泻在白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