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韦庄词的感伤特征.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韦庄词的感伤特征.doc

浅析韦庄词的感伤特征   摘 要:韦庄的词在词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但其风格却有特殊的气质。晋张载《七哀诗》(之二)云:“哀人易感伤,触物增悲心。”韦庄词的疏丽风格的背后是其“感伤”特征,词人的创作有感于“郁郁人情事”与“??彻使?思”而作。   关键词:韦庄 感伤 “郁郁人情事” “倦倦故国思”   韦庄出生于唐末,政治上经历了黄巢叛乱与混战,生活中遭受了科举不顺与人事离丧。故刘勰云:“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1},韦庄词因此“情深语秀”{2}而蕴藉至深。   一、郁郁人情事   韦庄作品中出现大量悼亡之作,所悼之人为其妾杨氏,涉及七言、五言诗与词作,可见确有真人真事。杨《古今词话》云:   韦庄以才名寓蜀,王建割据,遂羁留之。庄有宠人,资质艳丽,兼善词翰。建闻之,托以教内人为词,强庄夺去。庄追念悒怏,作《小重山》及《空相忆》……情意凄怨,人相传播,盛行于时。姬后闻之,遂不食而卒。{3}   然李冰若在《栩庄漫记》中提道“犹是唐人宫怨绝句,而杨乃附会穿凿,谓因建夺其宠而作矣”{4},“杨宋人记宋事,且多错忤,其言不足据为典要”{5}。李冰若说的是杨记载本朝东坡事尚有误,所以他认为此说不足为据。我们可以摆出更有力的史实。《新五代史》卷六十三云:“建虽起盗贼,而为人多智诈,善待士,故其僭号,所用皆唐名臣世族:庄,见素之孙;格,之子也……故建待格等恩礼尤异”{6}。韦庄入蜀后官拜宰相,定开国诸事,不可能有夺爱之恨。需要指出的是,杨的说法也并非没有依据。杨海明先生在《唐宋词史》就如此说道:“王建本人即是一个好色之徒,他见到臣子潘炕之妾‘解愁’绝色而兼能‘工小词’‘为新声’,竟至于向潘公开索讨”{7}。   那么宠姬又为何人呢?韦庄史无其传,翻遍其他资料也语焉不详,但是我们可以从其作品中窥见,此绝代佳人是其妾杨氏。聂安福先生在注《灵席》中指出多首悼亡诗均为悼亡杨氏琴弦之作,“知杨氏死时年仅十八,盖杨氏约十二岁始为庄之侍婢,庄及第后放良并纳为妾,时杨氏约十五六岁”{8}。此说与作品中描述最为契合。   韦庄悼亡之作大抵有如下特点:其一,跨越时空、沟通死生的内容表达。《女冠子》二首写别离梦中场景,斯人“魂已断”,于是思极入梦,与斯人梦中相见。“分明”二字记忆甚真,梦中尚见“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是心有不甘,末句“觉来知是梦”,“将梦点明,凝重而沉痛”{9},是一夜哀思,泪沾角枕而留下证据,证明曾有一夜好梦,证明醒后不胜悲戚。其二,睹物思人的抒情方式与特殊意象的符号化。《绿衣》中亡妻遗物“绿衣”,《葛生》中内室寝具“角枕”“锦衾”,开创了后世悼亡诗睹物思人的抒情方式。韦氏几乎所有的悼亡诗均把亡者遗物作为抒情发端,把入室所见作为情感兴起。如“开箧每寻遗旧物”(《独吟》),思念倾泻而出,如潮如雨,滚滚而来,连绵不绝。“角枕”“锦衾”与“绿衣”不同,是床笫之物,表示着夫妻间的亲密之情。韦庄选择的“琵琶”这个意象,从杨氏名“琴弦”可见杨氏善属琴,从杨的穿凿附会中也能窥见韦庄之宠姬工词,而词从音乐中来,与音乐密不可分,如“昨日施僧裙带上,断肠犹系琵琶弦”(《悼杨氏妓琴弦》),韦庄从其遗物中似乎能听到往昔佳人犹在,作金石音。《谒金门》中也道:“闲抱琵琶寻旧曲”,亦盖追思亡者。其三,对比与白描的写作手法。白描作为诗歌初级阶段的自发手段曾被大量运用,而魏晋以降,诗歌进入自觉阶段并以“缘情而绮靡”为审美,实际创作中也表现出“稍入轻绮”(《文心雕龙?明诗》)的诗风之后,白描手法在悼亡诗中的运用远远高于其他诗别。诗人用白描的手法缓缓叙述夫妻间的琐屑点滴,其情更深,其事更真。《悔恨》中,韦庄描述了四件生活琐事:一是听闻韦庄及第,杨氏同喜;二是谈及自己婚嫁,杨氏流泪;三是因妒而眉头紧锁;四是遇愁而首如蓬飞。这四件小事勾画出了一个生动的杨氏形象,而非停留在辞藻中的娥美人,从中更可见诗人的深情与长情,深情在于对杨氏的包容。古代女子作为附属品,而且作为一个侍婢,主人家与之谈及婚嫁,杨氏居然能明确表示出不愿意之情。妾室因妒而锁眉更是“任性”的行为,足见韦庄对其的爱护。而在注重妇容的社会背景下,“不梳头”的率真自然足见韦庄的包容与放任。深情更是基于长情之上的。杨氏逝去后多年,韦庄在写悼亡诗时仍对与之共度的六七载生活场景历历在目,足见长情。其悼亡作品之多,类型之广亦可见之。   唐末中原板荡,天下割据。在战争面前,人事易谢。韦庄的悼亡诗,因此事真情深,其作品自然蒙上了感伤色彩。   二、故国思   人事代谢、乱世飘零或许可以成就一名诗人的广度,但不足以支撑一名士人的深度。韦庄的感伤还在于其的故国之思。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中云:“端己《菩萨蛮》四章,故国之思”{10},吴梅在《词学通论》亦作此评价。历代评论,大抵如此。而韦庄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