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汉交融的风习民俗.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满汉交融的风习民俗.doc

满汉交融的风习民俗   摘 要:曹雪芹和老舍都是北京闻名的“八旗”作家,二人的小说创作都体现了满汉交融的民风、民俗、民情,形成了独特的“京味”风格,“满汉交融”丰富了他们小说创作的视野,使其小说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开放态势。本文从规矩礼仪、传统节日、饮食方式、娱乐消遣等方面的民俗角度去考察《红楼梦》和老舍小说,既有着浅层面的内容,也有着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满汉交融 民俗文化 “京味”   中国历来是一个重视民俗的国家,历代文献多有记载,《荀子?强国》篇就记“入境观其风俗”。曹雪芹和老舍都是北京这座具有灿烂文化的历史古城所养育的“八旗”作家,继承并发扬了古代文人传统,在他们的小说创作中可以看到其对北平风习民俗的全景描写。   《红楼梦》既继承了汉族历史悠久的文化传统,也融入了清代北京满族的文化精神,“曹雪芹一部充满满情、满风、满事的长篇小说《红楼梦》,已产生世界影响,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不朽杰作”{1}。满族作家老舍作品中对北平风习民俗的描写也是随处可见:“作为满族文学最基本特征的‘满汉融合’丰富了老舍的艺术视野,使他朦胧的‘童年――少年’的文学观便有了一种开放的态势。”{2}尤其是《正红旗下》中广泛地写到了社会上的三教九流:“这里以最完整的形态――形象的文字记载――陈列着满、汉数百年来的民俗、民风、民情的画图:一副北京的《清明上河图》。”{3}满汉两个民族的民俗文化的融合在《红楼梦》与老舍小说中随处可见,既有着形式的、浅层面的内容,更包含着内涵的、深层面的意义。   一、规矩礼仪   老舍在《正红旗下》写道:“二百多年积下的历史尘垢,使一般的旗人既忘了自谴,也忘了自励。我们创造了一种独具风格的生活方式:有钱的真讲究,没钱的穷讲究。生命就这样沉浮在有讲究的一汪死水里。”{4}满族人的“讲究”其实就是“规矩礼节”。《红楼梦》中所写礼节十分细致,第五十六回贾母道:“凭他们有什么刁钻古怪的毛病,见了外人,必是要还出正经礼数来的。”《四世同堂》中祁老人说:“别管天下怎么乱,咱们北平人绝不能忘了礼节!”在《红楼梦》与老舍小说中主要写到两种礼节。   1.见面请安礼。见面请安行礼为满族人通行的礼俗,男子路上相遇,即便距离甚远,也须互相请安。年轻人见到比自己长一辈的老人也须请安致礼。《红楼梦》中贾府人见面时的“请安打千”“挽手礼”就是此种礼节,小说第三回中林黛玉初进贾府时,见到贾母诸人一一拜见,行的就是见面礼。《正红旗下》中的福海二哥因为行请安礼行得漂亮,被认为“懂规矩”,深得大家的喜欢。虽然满族妇女受封建束缚较汉族妇女们较少,但她们也极讲“规矩”,《正红旗下》中的大姐在长辈面前一站就是几个钟头,而且要始终面带笑容,既不敢多说话,也不能老在那儿呆呆地侍立,“她须精心选择最简单而恰当的字眼,在最恰当的间隙,说那么两小句,使老太太们高兴,从而谈得更加活跃”。《四世同堂》中的祁老人虽是汉族人,但因“自幼长在北平,耳习目染的和旗籍人学了许多规矩礼路:儿媳妇见了公公,当然要垂手侍立”。   2.在祭祀、婚丧大典等的礼节。在满族,祭祀、婚丧大典时,更讲究规矩礼节,妇女们要行磕“达儿头”的一跪三叩的大礼。如《红楼梦》中第五十三回的除夕家祭,“只见贾府人分昭穆排班立定……俟贾母拈香下拜,众人方一齐跪下,将五间大厅,三间抱厦,内外廊檐,阶上阶下两丹墀内,花团锦簇,塞的无一隙空地。鸦雀无声,只听铿锵叮当,金铃玉微微摇曳之声,并起跪靴履飒沓之响”,把贾府祭祀行礼的整个场面描写出来。《正红旗下》写到在满族家中的西屋房梁上都供奉着佛爷匣、祖宗板、祖宗架木条,其内珍藏着本族祖先王爷像,宗谱上记载着家族历史业绩,每到龙虎年要修宗谱,举行大祭时将佛爷匣拿出来供上,杀猪祭祀祖先。由此可看出满族人对祖先的敬重。   满族人与汉族人在称谓语上本是不同的,后来满族入关后,统治者为了其统治的需要,要求满人学习汉语,于是,在长期的满汉交往中,称谓的使用就有点满汉合璧的味道了,如大阿哥、二妞、姑奶奶之类。二人的小说中尊称男子为“爷”:如《红楼梦》中的琏二爷、宝二爷、蓉二爷等,《骆驼祥子》中的刘四爷,《正红旗下》中的定大爷、多二爷,《四世同堂》中的金三爷、常二爷,《离婚》中的丁二爷等;称女人特别是称年轻女人为“奶奶”:如《红楼梦》中称王熙凤为“琏二奶奶”,《正红旗下》中称母亲为“奶奶”;称祖母为“太太”;称男孩为“哥儿”;称女孩为“妞妞”,如《四世同堂》中的小妞子、《正红旗下》的二妞等;称主人为“主子”;称下人为“奴才”;满族人称未出嫁的姑娘为“姑奶奶”,如《红楼梦》中对林黛玉等的称呼、《正红旗下》对“我”的两位姐姐的称呼;称姑妈为“老姑奶奶”,而且对“姑奶奶”格外重视。   在满族家庭中,女孩在家庭中的地位很高,并没有汉族家庭中“重男轻女”的偏见,父母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