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萧锋与他的《长征日记》.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父亲萧锋与他的《长征日记》.doc

父亲萧锋与他的《长征日记》   在位于北京的中国国家博物馆里,珍藏着我父亲、开国少将萧锋几十年从未间断的《萧锋日记》。在日记里,父亲最为看重的,就是其中记述的长征岁月部分……   湘江决战   1934年10月,我父亲萧锋由总政组织部调到红一军团红一师任巡视团主任,并代理红三团政治处总支书记。我父亲协助黄永胜团长和林龙发政委,利用蒋介石的中央军与地方军阀间的矛盾,比较顺利地突破了蒋介石的前三道封锁线。   红三团作为整个中央直属纵队的先头部队,继续往西行进,准备过湘江与贺龙、王震的二、六军团汇合。蒋介石急调他的中央军薛岳、吴奇伟、周浑元纵队等组织了近30个师、40万围堵大军,欲将红军聚歼于湘江以东。   红三团于11月30日前至脚山铺宿营,接替红四团的阵地。中央军委电令:红一师、红二师各团务于12月2日12时前,阻止敌人渡过白沙河(湘江支流),以保证中央机关和红军主力在河的南岸通过界首。   12月2日,2700名红三团指战员与刘建绪湘军的七个团反复搏杀,冲破敌人12道重围,共刺死1000多名白军。我父亲多次拼刺,刺死7个敌人,最后有七八百人渡过湘江。他在日记里记录了当时的情景:   12时40分,我们连一口水也顾不上喝,我亲率五连112名指战员向敌南侧冲杀过去。一营刘兴隆营长率全营在左翼,我们协同一起攻下帽子岭△257.3高地,将敌165团拦腰截成两段,我和13名战士一起与白狗子反复搏杀。这时,一名小个子白军乘我不备,向我头上刺来,我一躲,将我的八角帽刺破一个洞,我急中生智用左手一拨他的枪,朝他胸前一个猛刺,送他见了阎王。国民党兵都是雇佣兵,他们不会为蒋介石卖命,一见杀红了眼的红军,呼啦一下逃跑了。利用这个当下,我拿着帽子风趣地对政治处俱乐部主任肖元礼说:“帽子破了不要紧,红星还在,帽子下还有一颗钢铁的脑袋。”“只要脑袋还在,咱们就向西杀过去!”   大约在14点半,我团冲到乌龟井村外的丘陵地上,刘建绪的一个营向我们围来,天上有飞机扫轰、地上硝烟滚滚,真是杀得昏天黑地,我们的七百把刺刀寒光闪闪,“一切为了自由,为了土地,为了苏维埃”,“冲啊!杀啊!”不知敌围了多少层,反复拼杀了多少次。   要桥不要命   1935年5月27日,在遵义刚刚确立领导地位的毛泽东果断决定:渡过河的红一师的二、三团、干部团为右纵队,归刘伯承、聂荣臻指挥,红二师四、六团、军团团部及五军团为左纵队,归林彪指挥,他们分别沿大渡河东西两岸逆流而上,夺取泸定桥,保证主力红军从泸定桥顺利通过。   红二团和红三团边战斗边前进,把增援的敌江防11团压到了铁丝沟附近。铁丝沟一带地形非常险要,左边是很深很急的大渡河,波涛汹涌,如万马奔腾,涛声震耳欲聋,右边是峭壁千仞,高耸入云。敌人利用此天险顽强固守,真是“背水一战”,别无其他选择,只有拼命向前冲,才可能杀出一条血路。三千红军勇士凭借着断崖、峭壁掩护,手榴弹一甩,排子枪一放,扑向了敌人的各个“乌龟壳”,不消一个多小时,将这股顽敌歼灭,毙伤敌350人,俘敌700多人。   接下来的战斗,父亲记叙道:   29日午后二三点钟,我们率领先头部队赶到离泸定桥只有两公里的安乐坝,全歼守敌一个营,刘营长在审问俘虏胡平建时,从俘虏口中得知,敌特别口令为“雅安”“庐山”。这时天色也暗了下来,我趁乱带二连用敌特别口令混进了泸定城,接着迅速向倚河而筑的东岸的桥头堡接近。这时,西岸红四团正在泸定桥上向桥西敌工事、堡垒发起攻击,敌人发觉后,机关枪像火舌一样吞噬着红军战士的生命。我立即命令二连向桥头守敌展开攻击。敌腹背遭受打击,顿时惊惶失措,接连丢了六座明碉暗堡,敌江防旅长袁镛惊呼:“难道红军是长了翅膀飞过来的不成?”   正当敌我双方在桥头主碉堡展开激战时,我突然发现桥边有三根导火索“哧哧”冒着火星。“不好,敌人要炸桥!”我大吼一声,带着四班长徐根宝等冒着敌人两岸的飞弹扑向导火索。我本能地用手掐灭它,但手被烫伤了还是掐不灭,用力拽,也拽不断,急得我浑身直冒冷汗。导火索一寸一寸地往里烧,如果不采取断然措施,后果不堪设想。这时,我发现了敌人埋炸药丢弃的镐头、铁铲,便不顾一切地和四班长一起连铲带砍,好不容易才弄断了导火索,粉碎了敌人企图炸桥的阴谋。   两万五千里   我父亲最感自豪的就是他忠实地记录了红一军团367天的长征全过程。   那时,我父亲是中央直属总队总支书记,管理着12个连队。根据指示,他从哈达铺护送毛主席到吴起镇。   路上,毛主席对我父亲说,听说你有记日记的习惯,你给我统计下,我们走了多少路,过了多少河,爬了多少山,走了多少省市?建党见政了多少群众,扩红了多少人?我父亲说,抓紧统计后报告。   到了吴起镇,在油灯下,我父亲有幸聆听了毛主席“长征是历史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